后殖民视野中的民族解放——萨义德论巴以问题
[Abstract]:The question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of Palestine and Israel is the cornerstone of said's critical theory, which fused postmodernism and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to postcolonial theory. " "one country, two races" is the long-term goal of Saeed's vision of the Palestinian-Israeli problem, and in its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there are different variants of "a secular-democratic state" and "two states coexist". The concrete way is "cultural resistanc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topics: oriental narration, entering the west and emancipating together, which is a strategy of democratic struggle. Although Saeed neglects the three elements of armed struggle, economic reality and people's power, his Palestinian narrative is a profound and enlightening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警官学院公共课教研部;中山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文论与‘去黑格尔化’研究”(13BZW00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文论创新与经典重译”(GD12CZW1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3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徐在中;;从《鲁宾逊漂流记》看西方殖民过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罗少清;;吉卜林的殖民主义情结——解读《基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杜兴梅;;殖民地女性找寻自我的悲歌——《藻海无边》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吴伟;李冬梅;;浅谈《非洲的笑声》的文体实验与叙述创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刘晓晗;;福尔摩斯眼中的殖民伦敦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王舒涵;;文化帝国主义是否是一个科学的历史定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马丽蓉;论西方传媒在中阿合作中的阻障作用[J];阿拉伯世界;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4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李今;;晚清语境中的鲁滨孙汉译——《大陆报》本《鲁滨孙飘流记》的革命化改写[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6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施拟阳;李明明;;跨文化语境下中美影视传播中双向交流的冲突与融合[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8 沈冬欢;;《黑暗的心》中约瑟夫·康拉德的矛盾情结[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洪晓纯;;双重解放话语的建构——试析穆萨·杜比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五辑[C];2012年
10 杨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与战略选择的几点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6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4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春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静;奥斯丁小说的政治和道德倾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礼伟;萨义德:内心的战争[J];南风窗;2005年18期
2 钱勇;;沉默策略的成本与知识分子的责任——读萨义德的《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J];博览群书;2006年10期
3 张跣;;“流亡”及其二律背反——试论萨义德关于流亡知识分子的理论[J];外国文学;2007年05期
4 王代莉;;知识分子的流浪和业余精神——读萨义德《知识分子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8期
5 赵一凡;;萨义德:后殖民批评(上)[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7期
6 牛寒婷;;超越的言说——读《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J];粤海风;2010年03期
7 李嘉英;;萨义德眼中的知识分子:流亡者、业余者、实践者——读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之我见[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胡新亮;;萨义德与阿拉伯世界[J];回族文学;2006年05期
9 李晓光;如何看待萨义德对马克思的批评[J];教学与研究;2000年08期
10 林丰民;萨义德撰写回忆录[J];读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建高;;中国后殖民理论研究现状及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萨义德:乡关何处?[N];深圳商报;2003年
2 康慨;萨义德去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思郁;萨义德的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华东师大中文系 方克强;“双重意识”心态之谜[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陶东风 贺玉高;爱德华·萨义德:一个有血气的知识分子[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大江新作向萨义德致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黑龙江大学 杜萌若;萨义德与“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胡彦殊;魏宏会见巴基斯坦信德省首席部长萨义德·卡伊姆·阿里·沙[N];四川日报;2013年
9 钱镇;萨义德眼中的知识分子[N];学习时报;2004年
10 吴淼;“享乐主义”的澄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意;爱德华·萨义德的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佳;萨义德“旅行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2年
2 赵钊渠;萨义德的后殖民批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马元雄;萨义德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莹;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新亮;人文介入政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6 张树杰;论萨义德的文艺批评观[D];河北大学;2014年
7 聂小琴;论萨义德的政治阅读文本分析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相林;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王敏;试论萨义德的文化观[D];新疆大学;2006年
10 肖凌霞;地缘东方的“异托邦”[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363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6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