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当代俄罗斯青年民族自我意识以及民族关系状况

发布时间:2019-02-14 20:41
【摘要】:论文通过对当代俄罗斯青年民族自我意识以及民族关系基本状况的探讨,发现民族自我意识是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具有个体特征和社会特征。阐明了民族文化、民族行为、民族价值观、民族态度、以及个人价值取向是民族自我意识内容的基本体现,揭示了民族自我意识对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national self-consciousness of contemporary Russian youth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national relations, it is found that national self-consciousness is a stable soci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with individu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national culture, national behavior, national values, national attitude and individual value orientation are the basic embodiment of the content of nation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self-consciousness on the situation of nation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勤处;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中俄大学生民族自我意识的跨文化研究”(11D031)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俄大学生民族自我意识的跨文化研究”(1251222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7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之佐;从传统的中国西北民族关系看西北地区的现代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2 马志敏;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王平;;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以武陵地区为中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廖杨;覃卫国;;关于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王平;;论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于海泉;;关于民族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大健;李晓林;;“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J];中国民族;2008年01期

8 周竞红;乌小花;;中国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Z1期

9 关桂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基本态势探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阎耀军;;民族关系和谐的逻辑结构和系统分析模型——兼及测度民族关系和谐状况的指标体系设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郑洪芳;王宏晓;;论现代城市中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竞红;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3 侯聚萍 侯志华;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记者 王珠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民族关系和谐[N];闽东日报;2007年

5 崔静 魏武;我国将建民族关系监测系统[N];人民日报;2007年

6 李愿 李晓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陕西日报;2006年

7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 教师 张俊杰;俄罗斯是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改善民族关系的[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马戎;世界各国民族关系类型特征浅析(下)[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张勇;准确把握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武汉市民宗委;构建调控机制 理顺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兴;新时期民族地区藏汉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炀;花为媒:柳城畲族镇畲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格根塔娜;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马建福;族际互动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刘思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李俊伟;多元与和谐视角下的民族关系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422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22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