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安倍内阁的危险倾向
[Abstract]:It has been half a year since Shinzo Abe became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again. Compared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pragmatism in his previous term, Abe's cabinet has shown a series of dangerous tendencies in the past six months. The world had to think of the political atmosphere of militarism when it ruled Japan. The rightwing forces represented by Abe and Japan's rightist push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分类号】:D7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萍;;浅析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膨胀的原因及危害[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童斌;日本宪法学者对日本阁僚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见解[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3 叶尚志;十年两次“8·15”看日本的表现[J];人才开发;2005年09期
4 孙艺年;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何以未被追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王凤贤;日本右翼势力日趋猖獗的背后[J];当代世界;2005年10期
6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论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朱实;;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书的背景[J];国际展望;1982年41期
8 魏全平;;靖国神社风波暂告平息[J];国际展望;1986年17期
9 韩景云;;当今日本政治右倾化评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杨升祥;杜鸿林;李志;;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过程、根源与实质[J];理论界;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3 王希亮;;从三个“负面因素”的影响解析日本战争责任与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4 枫涛;;明清内阁概说[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5 全;;上海史学界谴责日本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侵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冰泉;;简析民族主义与对日“新思维”[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7 余建军;;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丁炳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9 韩洪洪;;未来发展中日关系应注意正确把握的几个问题[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10 余建军;;美国参与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多边主义的视角[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刘迪;安倍晋三的平衡术:"好友"内阁出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徐迅雷;对于日本右翼,我们究竟知道多少[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刘庭华;日本右翼势力日趋猖獗的历史渊源[N];人民日报;2001年
4 于涛;憧憧鬼影暗流涌动[N];华夏时报;2005年
5 潘文军;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奇谈怪论[N];人民日报;2001年
6 高胜寒;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N];华夏时报;2001年
7 石河;靖国神社成为亚洲不稳定因素[N];光明日报;2006年
8 记者 缪毅容;倍加珍惜友好成果 坚决反对右翼势力[N];解放日报;2005年
9 记者 吴谷丰;日本外相的诡辩掩盖不住刁顽[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钮键军;是鹰是鸽飞起来才知道[N];财经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德贤;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浦启华;21世纪初期的亚太战略态势与中国国家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程文明;日本“大国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陆伟;日本对外决策的政治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王巧荣;APEC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新;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良生;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贾曦;保守主义理念与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永羡;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兴起与危害[D];新疆大学;2004年
2 李春杰;靖国神社问题[D];延边大学;2006年
3 王维虎;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与中日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陶俊;和谐世界理念视角下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重构[D];湖南大学;2008年
5 洪丹;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高微;战后日本主流社会思潮的演变及其对日本政治外交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熙;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钟明;日本政治右倾化及对日本外交政策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荣伟;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及对策探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王丽娟;小泉现象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29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2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