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新环境中的内部更新——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及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non-innovation environment to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 Ruhr district of Germany, and studies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in Ruhr district, which depends on the inherent factors such as industry, cultural tradition and social harmony. The enlightenment brought by Ruhr District i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transformation, new-type industry is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social and cultural forces, innovate from within the local areas, avoi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ultural breakdowns, and achieve gradual and sustained progress. Steady chang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同济大学德国学术中心促进对德学术交流基金项目“德国鲁尔区创意城市建设经验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az1101ky03)
【分类号】:D7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革群;陈芳;;德国鲁尔区工业地域变迁的模式与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2 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希芸;沙润;;传统旅游城市工业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纪玉山,罗雄波;振兴制造业: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重大战略[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3 焦华富;赵静;;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问题;2006年01期
4 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王胜今;于逢良;;论东北振兴过程中的政府职能[J];东北亚论坛;2006年03期
6 王胜今;吴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论《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政策取向[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7 巫莉丽;隋淼;;德国工业旅游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J];德国研究;2006年02期
8 李辉;周武忠;;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研究述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张耀军;;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10 赵勇;;中德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发展比较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季玉群;;中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市场机制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胜今;吴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推进“再工业化”[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3 李俊江;史本叶;;老工业基地兴衰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措施与启示[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4 刘海龙;;城市边缘区复兴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以北京石花洞风景区为例[A];2003年第六届日中韩风景园林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刘海龙;;城市边缘区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以北京石花洞风景区为例[A];生态城市发展方略——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文集[C];2004年
6 瞿伟;包卫彬;;产业结构转型为导向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法国洛林地区可持续发展案例为鉴[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於晓磊;宋晶;;城市产业遗存地再开发的运作模式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高攀;;基于旧城改造背景下的经济适用房模式选择——以北京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3 王雷;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户邑;城市拆迁运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6 隋忠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原振雷;河南省矿产资源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何青松;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猛;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李继平;阜新煤炭产区经济转型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3 曲庆江;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困境与经济转型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元浩;市场依托型城市购物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义乌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李世伟;我国大项目带动型城市更新探析[D];清华大学;2004年
6 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清华大学;2004年
7 赵忠伟;我省资源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周晓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9 周陶洪;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王丽;资源型城市旧工业地段改造再利用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远;;解放思想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先导[J];前进;2011年02期
2 邓崛峰;;论统战工作在高校转型发展中应发挥的功能[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陈宗兴出席“绿色转型发展”研讨会等九则[J];前进论坛;2011年01期
4 ;省政协专题调研我省高新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 黄因慧包国新参加[J];江苏政协;2010年05期
5 ;新语录[J];中国人大;2010年24期
6 李晋学;;强化五个坚持 推动转型发展[J];山西政报;2010年11期
7 张秀珍;;立足转型发展 加快五区建设[J];山西政报;2010年S1期
8 乾轩;;打造“生态京西”品牌 加快门头沟转型发展[J];前线;2011年05期
9 ;袁纯清:转型发展,政府要站好位[J];党政干部参考;2010年12期
10 陈德成;中东社会转型发展论[J];西亚非洲;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文佳;拿出勇气与智慧转型发展[N];联合时报;2010年
2 记者 潘秀慧;对接海西加快转型发展[N];温州日报;2010年
3 ;生态优化,转型发展烙上“绿色”印[N];江阴日报;2010年
4 中共原平市委书记 薛根生 原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杜永进;奋力赶超 全力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N];山西日报;2011年
5 特派记者 钱蓓;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N];文汇报;2011年
6 吴永良 杨秀莠;自觉开放心灵 推动转型发展[N];团结报;2011年
7 胡桃 英洁;无锡转型发展备受关注[N];无锡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丽娟 整理;提升幸福感是转型发展的落脚点[N];辽宁日报;2011年
9 中共榆社县委书记 梁路阳;践行党的宗旨 推进转型发展[N];晋中日报;2011年
10 李健武;陈屋社区:向第三产业转型发展[N];东莞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朋;世界转型中的中国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47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4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