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国家认同构建路径研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
【基金】:上海市“085”项目延展子课题(B.58-A101-11-019)
【分类号】:D73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冬林;汤吉军;;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2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3 冯溪屏;;从人的类本质到人类生产力──兼谈马克思存在论的缘起[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4 王爱萍;;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高等教育哲学的走向——解读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张艳涛;;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赵静;韩华;;批判与建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吴庆丰;;向社会寻找学报改革与发展的生机——高校学报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思考[J];出版广角;2012年04期
8 张聪卿;;析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概念[J];武陵学刊;2012年01期
9 柳思维;徐志耀;唐红涛;;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城镇化动力实证研究——以环洞庭湖区域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10 谈娅;;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育人机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刘晨晔;;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时代转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维度思考[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曼丽;;西北边疆长治久安跨越式发展亟须推行的三大变革[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4 廖和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浅析——兼论社会主义自由建设[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3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孙静;中俄在中亚的共同利益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丽娟;地缘政治视野下中亚民族问题对中国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于池;中国国有企业权利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钟义凡;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政党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盘金贵;边境瑶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阿依古力·依明;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罗田;城市交通理念绿色转向研究初探[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媛;辽宁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熊颖涛;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文军;后现代消费文化语境下广告的困境与出路[D];兰州大学;2011年
9 聂利娜;论社会正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丹萍;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2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3 王海峰;;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4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7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9 赵海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10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认同观念[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的国家认同及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中国梦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轩;湘西进城务工苗族农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马海莉;西藏地区藏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5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6 夏宁波;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中的农民国家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闫苗;云南藏区藏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旦增卓玛;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D];西藏大学;2014年
9 李宾;民族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历史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10 范兆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壮族国家认同状况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75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7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