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参议院的协商民主及其实践困境
[Abstract]:The Federal Senate has been pursuing the goal of elite consultative democracy from the date of its establishment, and has been successful to some extent. In terms of formal system, the size of the Senate, the qualifications of senators, elections, terms of office, independenc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of the Senate are all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nformal practices and traditions, such as courteous political culture and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defend Senate honors, also promote consultative democracy. However, since the 1970s, the Federal Senat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 factional institution, and elite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s an institutionalized reality,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代西方民主的思想史研究”(项目号:12CZZ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霍伟岸;《联邦党人文集》的遗产:以审议性民主为中心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美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平反战运动的演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钱福臣;;美国宪法的三个逻辑起点与其制度设计[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3 刘丽;试论美国联邦政治制度演变的几个问题[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11期
4 石柏林;彭澎;;宪政理念与宪法命运:中美第一部宪法比较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2期
5 雍奎;;论美国宪政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大智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曾哲;;普通法系国家审计权的缘起及其后世的宪政影响[J];东方法学;2009年04期
7 张璇孟;;论美国司法独立的政党困境及其制衡之道[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2期
8 屈亚;;乔治·W·布什的新绩效预算改革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3期
9 顾俊礼;德国的利益集团[J];德国研究;2000年01期
10 李爱慧;;美华协会与美国华人和亚裔的权益维护[J];东南亚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红光;联邦制理念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戴昌桥;中美两国地方治理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婧婧;宪政视野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潘俊强;论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法理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刘丽霞;中国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作用与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马连杰;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组织决策权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狄会深;美国思想库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5年
10 刘疆;为何星火难以燎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东伟;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外交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姚华妹;论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司法审查及借鉴[D];湘潭大学;2010年
3 于燕云;网络媒体微博客与公民社会互动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吴周子;人大代表制度与国外议员制度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波;美国对华实施“双反”措施的原因及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宜健;多重博弈下的汇率选择[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磊;公共财政模式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燕;论新闻舆论对行政权的监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美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及其举证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孙涛;当代美国犹太人对政治的参与及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琳;;中产阶层与协商民主[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铁锴;王振亚;;论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及社会条件——兼论中国协商民主的进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陈婷婷;;论协商民主视角下利益关系的和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4 戴桂斌;;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5 张彩琴;药丽军;;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理论差异浅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1期
6 吴晓晴;姚宁;梁巨龙;;选举与协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途径的理性选择[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7 廖珍玉;王志;;试论完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6期
8 何丽;王志红;徐瑛;;协商民主与我国统一战线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李芳尚;;关于“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09年05期
10 汪玮;;正确认识和借鉴西方的“协商民主”[J];理论视野;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包钢;;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协商民主是解决外嫁女上访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吗?[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韦幼苏;;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3 曹景钧;;协商民主:理论与现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陈庆云;;方法论视角: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6 杨明伟;;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正波;;协商民主与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实证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朱圣明;;民生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一个地方乡村治理的新技能与新策略[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宋俭;;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几点思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发展[N];浙江日报;2010年
2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叶小文;“协商民主”开新路[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张军 本报记者 初霞;谱写“哈尔滨特色”协商民主新篇章[N];哈尔滨日报;2011年
4 高建 佟德志;《协商民主》见证中国民主道路[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维涛 文涛;协商民主的“宜昌实践”[N];人民日报;2010年
6 宁波市政协主席 王卓辉;发挥协商民主优势 服务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巴中市政协主席 熊光林;巴中市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实践与探索[N];四川政协报;2010年
8 魏涛;三台县政协 探索协商民主新途径[N];四川政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维涛;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N];人民日报;2010年
10 邬晓光 刘志华 何新华;协商民主的“宜昌实践”[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存良;当代中国民主协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童庆平;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兴智;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乡村公共秩序的重构[D];浙江大学;2008年
4 杨炳超;协商民主:中国宪政民主的可能路径[D];山东大学;2010年
5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俊杰;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董树彬;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梦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淼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协商民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倩;中国协商民主实现依据及实现形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裴静静;论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完善[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东;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思考[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5 李成龙;中国社会背景下协商民主稳定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康静思;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探析[D];湘潭大学;2011年
7 王燕梅;中西协商民主之比较[D];华侨大学;2011年
8 李妍;试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基本特点[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9 周吉恩;协商民主研究—理论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影;中国特色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本文编号:2483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8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