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模式与中国模式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央编译局;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
【分类号】:D61;D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永年;;中国模式研究应去政治化[J];人民论坛;2010年24期
2 罗贤娇;;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J];求实;2007年11期
3 陶文昭;;国际视域下的“中国梦”[J];领导之友;2009年05期
4 王雄军;;中国模式中“强政府”角色定位的影响因素分析[J];探求;2007年02期
5 戴维·兰普顿;;中国模式为何吸引世界目光[J];党建;2008年10期
6 翟东升;;如何阐述中国模式[J];IT经理世界;2008年20期
7 ;声音[J];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06期
8 李抒望;;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9 李抒望;;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J];福建理论学习;2009年06期
10 李抒望;;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J];江南论坛;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可辛;;发展中的“中国模式”[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郝建;;三特:中国模式的独特内涵[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3 唐光斌;;试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和谐视阈下的中国模式[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4 曲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综述[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谢海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模式”:两种话语解读之差异[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马丽雅;;后金融危机时代海外视阈下的“中国模式”[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唐亮;;比较分析的视角和中国模式的定位[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8 李碧云;陈宏滨;;论中国模式与民主社会主义模式[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田锡文;;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海江;;“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政;“中国模式是世界近代史的一次创举”[N];光明日报;2009年
2 徐崇温;国外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评论(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冷静看待中国模式[N];中国改革报;2010年
4 记者 谷亚光;中国模式的实践还任重道远[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孙力;超越传统理解的中国模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吴波;中国模式与两个30年[N];光明日报;2010年
7 吴波;中国模式与中国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8 实习记者 华林;“我对中国模式充满着期待”[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实习记者 汪仲启;在古今中西左右的坐标中研究中国[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衣俊卿 中央编译局局长;“十二五”:中国模式走向成熟的机遇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2 欧永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昒;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建设与地方政府政策导向[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旭宏;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意义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颜求芝;中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祚海;中国模式的价值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江;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D];安徽大学;2012年
6 贾东;现代化语境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7 单良坤;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模式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凌宇;“和合共生”:中国模式的价值向度[D];安徽大学;2011年
9 崔国卿;论中国模式与政府管理创新[D];山西大学;2010年
10 游雨航;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5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8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