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东亚福利体制背景下的居民福利供给主体偏好

发布时间:2019-07-12 18:31
【摘要】:本文以宏观制度结构和微观地位结构相结合为分析视角,在东亚福利体制的背景下考察居民的福利供给主体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以弥补国内研究对居民社会福利意识研究的重视不足。基于对2006年"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较高的居民更倾向于依赖以家庭成员为主的非制度性支持,而个体的阶层地位对居民的福利供给主体偏好并没有产生显著差异。最后,本文从"家本位"文化寻求对这一偏好的合理解释,并对精英主义的福利倾向提出了反思。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micro-status structu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eferences of residents' welfare supply subject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ast Asian welfare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domestic research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residents' social welfare consciousn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Survey data of Democracy in Asia in 2006, it is found that residents with higher family economic status tend to rely on non-institutional support dominated by family members, while the individual class statu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eferences of residents' welfare supply subjects. Finally, this paper seeks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of this preference from the "family standard"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a reflection on the welfare tendency of elitism.
【作者单位】: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及其消减研究”(12CSH09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善华;;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朴炳铉;高春兰;;儒家文化与东亚社会福利模式[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3 熊跃根;;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4 彭国胜;;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模式取向的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万国威;刘梦云;;“东亚福利体制”的内在统一性——以东亚六个国家和地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1年01期

6 刘欣;;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J];社会学研究;2007年06期

7 周沛;;福利国家和国家福利——兼论社会福利体系中的政府责任主体[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8 范晓光;;资源分布、阶层地位与社会 支持基于东亚华人社会的比较[J];社会;2012年04期

9 朴炳铉;;社会福利和文化——东亚社会福利模式的含义[J];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01期

10 林闽钢;刘璐婵;;东亚福利体制研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川;郑军;;2001~2009: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2 董牧;韩欢欢;;对我国中产阶级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3 陆康强;;特大城市外来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与融入倾向——基于上海抽样调查的观察和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4 《重庆市社会阶层状况调查分析》课题组;蒲奇军;钟瑶奇;李光云;罗伟;李佑静;;社会阶层结构、社会流动与社会和谐:自重庆观察[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5 刘云香;;儒家文化圈背景下的家庭价值观与社会保障制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彭华民;万国威;;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30年学术轨迹审视[J];东岳论丛;2010年08期

7 袁同成;;对国内社会政策领域文章研究方法的分析——基于2007-2010年核心期刊内容[J];调研世界;2011年09期

8 邵书龙;;苏东社会结构转型的社会学分析:阶级与阶层的视野[J];俄罗斯研究;2009年02期

9 张文馨;武艳华;;幸福家庭的统计测量与理论分析——基于社会学与管理学的视角[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邓智平;岳经纶;;社会管理研究的三种理论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余慧;;同质性与社团参与积极性的研究[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2 余慧;;同质性与社团参与积极性研究[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3 Hongmei Huo;;The Role of ICT in Social Capital Construction of Rural Female Entrepreneurship[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井润田;丁立鹤;;制度压力与组织违抗反应—基于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纪雪梅;王芳;;在线社交网络用户情感传播研究[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罗超亮;刘冰;符正平;;网络属性、战略导向和新创企业绩效[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3 郑军;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周游;担保行政:公用事业公法治理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5 魏爽;当代中国“知识中产”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包海花;区域社会福利协调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军;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立兵;大规模侵权的国家救济责任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邓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中等收入阶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黄佛君;中国城市宗教空间发展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伟;韩国宪政发展背景下的政府行政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许璐;炫耀性消费的动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徐西坤;政协界别角色变迁与发展趋势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勇;中国城市成年子女代际支持的阶层差异[D];复旦大学;2011年

5 卞革;大连市城乡家庭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吴晶;新城市社会学视角下中国城市的居住不平等[D];复旦大学;2012年

7 李立群;福利社区化中社会网络的构建[D];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

8 胡飞飞;信息社会、社会分化与数字鸿沟[D];北京大学;2008年

9 曹维斯;上海中产阶层的媒介素养与阶层身份自我认同[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夏玉兰;阶层地位与消费行为[D];复旦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杨善华;;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尹德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4 朴炳铉;高春兰;;儒家文化与东亚社会福利模式[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5 林义;东亚社会保障模式初探[J];财经科学;2000年01期

6 朴善姬;韩国社会的变化与家庭关系[J];当代韩国;2002年01期

7 彭华民;顾金土;;论福利国家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方法[J];东岳论丛;2009年01期

8 彭华民;齐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与转型:一个制度主义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9 孙灵敏;;转型期家庭功能对代际关系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2年01期

10 黄圭振;舒姗;;东亚福利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日本、韩国与台湾为例[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苏萍;;东亚福利体制研究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2 林闽钢;刘璐婵;;东亚福利体制研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02期

3 方彦明;;构建以人为本社会福利体制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07年11期

4 林闽钢;;东亚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发展[J];浙江学刊;2008年02期

5 张浩淼;;德国福利体制的转型与重构[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6期

6 熊跃根;;中国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一种比较的观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7 万国威;刘梦云;;“东亚福利体制”的内在统一性——以东亚六个国家和地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1年01期

8 张蕴岭;北欧社会福利体制的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1年10期

9 周梅;社会福利体制的转变与中国面临的困境[J];社会工作研究;1995年05期

10 李培林;法国福利体制的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学研究;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雷杰;;市场、威权和儒家主义的结合——简述香港福利体制的特征[A];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贡森 葛延风;借鉴国际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福利体制[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2 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渡边雅男(Masao Watanabe);东亚需要怎样的福利体制?[N];东方早报;2013年

3 蒋建平;英国福利体制带来“恶果”[N];中国保险报;2010年

4 本报驻罗马记者 马赛;高福利、高逃税 吃垮“欧猪五国”[N];光明日报;2010年

5 光明;高福利体制带来麻烦知多少[N];中国社会报;2004年

6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扶助家庭发展能力是最好的奖励[N];东方早报;2012年

7 新华社;北欧:高福利 高税收[N];浙江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田建明;从少数人权利保护看欧洲移民政策的发展取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张平 魏众;居民收入分配对策:就业优先缩小差距[N];发展导报;2002年

10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德政府对福利体制进行改革[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春燕;福利体制中的国家、市场与家庭[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周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限度[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13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13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