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约中亚民主政治转型进程的诸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分类号】:D7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胡美灵;;农民自治权探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6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王世荣;论文化时代[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9 叶青;文明的冲突与冷和平——对阿以冷和平的个案分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10 刘小彪;全球化下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曾宇青;;社区制困境与“公民—社区制”构建——以深圳为研究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郭倩;张继平;;海洋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功能与实现——基于对油污污染赔偿的思考[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9 靳凤林;;古希腊城邦自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书藏;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生成探源[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邹舒然;网络传播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可辛;;俄罗斯民主进程中的政党政治[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5期
2 李欢;;简析近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的制约因素[J];社科纵横;2009年12期
3 齐守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六题[J];理论前沿;2005年01期
4 陈柯旭;石婧;;宗族在中亚国家转型中的作用[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刚;;论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制约因素[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唐静;;中产阶级的兴起与东亚社会转型[J];长江论坛;2006年04期
7 张建英;;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型的实证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8 侯赞华;;新加坡威权政治及其转型[J];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郭洪;;论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朱新光;武斌;张深远;;冷战后中亚威权主义政治新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帆;;现代政治文明建构过程中的城市规划转型——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该向何处去[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马俊峰;;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向与转型[A];2004年学术前沿论坛哲学分会坛论文集[C];2004年
3 袁艳;;试论1958年委内瑞拉的政治民主化转型[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徐丽娟;;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中的几个观念问题[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流科学与技术暨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素君;;由观澜看深圳市特区外土地利用特征、成因及转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隋映辉;;经济全球化与科技产业转型[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俞志华;温树伟;;论WTO+网络环境下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两个转型[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曙东;崔奇峰;;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晓明;;论现代农业发展中公共支出的转型[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建屏;金华;;外文期刊建设的转型与对策[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预热渠道 非常出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记者钟荣光;以创新促转型 与市场零距离[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3 王金海 顾威;百年老矿 直面转型[N];工人日报;2004年
4 董军;中软转型的背后[N];中国经营报;2004年
5 记者 徐玉海;江泉实业 转型热电谋“翻身”[N];中国证券报;2004年
6 记者 霍中彦 赵冰;平安大步转型[N];国际金融报;2003年
7 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婷婷;腾迅未雨绸缪求转型[N];国际金融报;2004年
8 本报评论员 南岭;油荒是个转型期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本报记者屠海燕;莱英达集团 重组=放小+转型[N];证券日报;2003年
10 杨柯;高级人才转型难在哪儿[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2 孔洪刚;执政党理念下新闻媒体的转型[D];复旦大学;2006年
3 阮宗泽;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东亚安全[D];外交学院;2005年
4 凌郁之;走向世俗[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凤玉;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历史视野及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陈志刚;农地产权结构与农业绩效[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石正方;城市功能转型的结构优化分析[D];南开大学;2002年
10 王存福;德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民主党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亮;进城农民工农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卫红;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政治[D];山东大学;2008年
3 郭增加;论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D];延边大学;2004年
4 李坚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儿童文学的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兵帅;现代公民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巴必奇·马尔科;塞尔维亚新闻业的转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明霞;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历程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温国承;厦门象屿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目标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许静怡;中国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席珊珊;教师权力转型[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2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3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