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社会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社会经济模式的理论背景和政策意义
【图文】:
扩大投资以推进社会服务市场的形成。换句话说,社会服务领域的工作岗位是工业时代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口,,也是应对新社会风险的战略。社会服务制度化在现实中成为“缓解就业危机的投资策略”b。但是社会服务领域内新增的工作岗位与现有的服务产业中的工作岗位在职业特点和工资结构等方面是有差别的,由此在产业内部形成了分段的劳动市场,劳动生产率、附加价值等方面没有出现所期待的成果,反而因大批的低工资岗位的出现,产生就业不稳定和收入两极分化等消极影响,这些观点在理论上已被论证c或在经验上得以证实。图1社会服务供给的环境a朴震宇、崔永民:《我国和主要先进国的服务产业就业比较:以知识服务产业及基础服务产业为中心》,《韩国贸易》,2011(1)。b金亨勇:《社会服务产业化引致的社会劳动危机:社区服务的转换》,《韩国社会福利调查研究》,2010(1)。cMorrisM.BernhardtA.&Handcock“.EconomicInequality:NewMethodsforNewTrends,”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Vol.59,No.2,1995.
69韩国社会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社会经济模式的理论背景和政策意义图2经济的三个领域社会经济的运行原理与市场或国家是不同的。社会经济作为扩张的自我(expandedego),是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其物质和服务的交换不受市场利润动机的影响或国家的控制,而是依靠信任和互惠为基础而形成的。a从这样的观点来看,社会经济是把社会资本的构成因素当作核心运转机制来利用的,因而容易动员和整合社区内在的力量,从而个人或家庭的问题通过社区的力量得以解决。金永钟在福利供给替代模式的研究中,认为社区福利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居民参与和共同体意识的融合机制,以国家和市场为中心的社会福利服务有可能弱化通过个人和家庭非正式网络而提供资源的能力。国家和市场这样庞大的公共结构可能会使私人结构边缘化,而缓解这种倾向的是中间组织,如邻居、宗教、自发的结社,因而有必要强化这些组织的作用。b金永钟把社会服务供给体系分成规制者(regulators)、财政供给者(financiers)、服务生产者(suppliers)、消费者(consumers)等4个方面并提出了4个模型,指出其中“共同体模型”不是依靠产业体系来说明的,这个模型是“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幸福经济学、社区共同体理论等视角介入的新观点的转换为必要前提”。c(二)社会经济领域的交换:用信任消除信息的不对称社会经济领域的交换能够有效克服市场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换是以商品或服务的等价为前提,而供应商比消费者拥有更多关于商品价格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减少了市场中的交换。追求利润的卖家会适时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或宣传其商品质量,欲消除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换障碍。通过追加信息,不对称状况消除,那么在市场上形成均衡价格,而这个价格使交换成为可能。但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国外社会服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民政;2011年03期
2 万筠;;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社会服务创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鲁开垠;徐晓迪;;参政党参与社会服务的政治内涵、功能及其理论价值[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王绯玲;;香港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启示[J];北京观察;2014年08期
5 唐华生;;参政党社会服务的价值探讨和机制构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陆奇斌;张强;;社会影响力债券: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创新模式[J];WTO经济导刊;2013年07期
7 焦平生;;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理性思考[J];中国统一战线;2005年10期
8 唐华生;;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内涵、价值和机制构建[J];四川统一战线;2012年01期
9 卢学强;;善治理念下的民主党派多元化创新社会服务刍议[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开展社会服务 参与社区建设[J];中国统一战线;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荣 王昕;社会服务实现全方位高效率[N];天津政法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裴力 潘强;公众期待社会服务更趋向民生需求[N];中国改革报;2012年
3 吴杨;社会服务管理局是创新产物[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2年
4 陈旭利 刘鹏;“数字防艾”社会服务项目启动[N];健康报;2013年
5 记者 蒋聪边 卫霞;全国社区社会服务推进会在兰召开[N];兰州日报;2013年
6 首席记者 栗明;强化社会服务型主体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化[N];鞍山日报 ;2011年
7 民进四川省委会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唐明远;浅论社会服务的三种作用[N];团结报;2012年
8 记者 杨成;建富民诤言 献强市良策[N];商丘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杰 通讯员 蔡敏之;省民盟社会服务呈现“新深实广”新特点[N];各界导报;2012年
10 陈晓兰;武进打造社会服务品牌[N];常州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洪香;民主党派社会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单红伟;天津市滨海新区流动儿童社会服务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尤佳;政府支持下的社会服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6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5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