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评析

发布时间:2017-03-23 00:11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战以后,东南亚的殖民地区纷纷取得民族独立,开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探索之路,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南亚模式,这以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亚洲四小龙”为代表。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是较为典型、且较为成功的一个。新加坡在其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那么新加坡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原因很多,既与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支持有关,又离不开新加坡人民的艰苦努力,,既有历史文化因素,又有现实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可以说,作为新加坡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政治制度对新加坡的经济腾飞产生了巨大作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威权主义”色彩的执政模式。可以说,这是新加坡实现腾飞的政治基础。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央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需要借鉴其他政党的有益经验,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宽广视野,也使得开展国外政党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本课题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威权主义”执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本文第一章在介绍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科学内涵、主要特征进行了基本界定。并分析了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形成原因,认为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既与当时新加坡内部的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和文化传统有关,又受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最后,梳理了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形成过程,认为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局面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人民行动党通过议会制度取得政权、利用威权手段巩固政权并不断受到各方面挑战的过程。 本文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的具体实践。第一,“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在政治领域的具体实践。一是人民行动党对政党体系的控制;二是人民行动党对立法体系的控制;三是人民行动党对行政体系的控制;四是人民行动党对司法体系的控制,在这种严格控制下,新加坡形成了一个政治清明、廉洁高效的政治体系。第二,“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一是政府主导国家经济命脉;二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战略;三是政府主导强力招商引资;四是政府主导建立工业园区;五是政府主导营造投资环境。“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可以有效进行经济发展规划,强力整合社会资源,从而促使了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第三,“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实践。一是政府对意识形态的强力控制;二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强力控制;三是政府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建设。 本文第三章试图对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进行评价。对于我们而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能全面否定,而是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方面,要看到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形成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因素方面的原因,同时也确实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社会文明产生了巨大作用,打造出了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形成了一个法纪严明的社会,并高扬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最终实现了新加坡的腾飞,使其进入亚洲四小龙行列。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它毕竟属于一种过渡性质的执政模式。由于基本国情、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本质不同,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借鉴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
【关键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 评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6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述评11-14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
  • (四)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4-16
  • 一、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威权主义”执政模式16-29
  • (一) 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基本界定16-20
  • 1. 执政方式与执政模式16-17
  • 2.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科学内涵17-18
  • 3.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主要特征18-19
  • 4. 人民行动党的“威权主义”执政模式19-20
  • (二) 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形成原因20-22
  • 1.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形成的经济原因20-21
  • 2.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形成的政治原因21
  • 3.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形成的文化原因21
  • 4.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形成的国际原因21-22
  • (三) 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发展历史22-29
  • 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前的主要政党及其活动22-23
  • 2. 人民行动党的成立及其执政地位的取得与巩固23-25
  • 3. 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最终确立25-26
  • 4. 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曲折发展26-29
  • 二、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实践29-42
  • (一)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在政治领域的具体实践29-35
  • 1. 人民行动党对新加坡政党体系的控制29-30
  • 2. 人民行动党对新加坡立法体系的控制30-32
  • 3. 人民行动党对新加坡行政体系的控制32-33
  • 4. 人民行动党对新加坡司法体系的控制33-35
  • (二)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35-38
  • 1. 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战略36
  • 2. 政府主导强力招商引资36-37
  • 3. 政府主导建立工业园区37-38
  • (三) “威权主义”执政模式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实践38-42
  • 1. 政府对意识形态的强力控制38
  • 2.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经济控制38-40
  • 3. 政府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建设40-42
  • 三、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基本评价42-50
  • (一) 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合理性42-46
  • 1. “新加坡式”民主得到发展42-43
  • 2. 建立了清正廉明的法治社会43-44
  • 3. 实现了新加坡的经济腾飞44
  • 4. 儒家伦理道德的成功实践44-45
  • 5. 人民行动党成功实现转型45-46
  • (二) 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局限性46-48
  • 1. 经济发展对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挑战47
  • 2. 选民心理对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的挑战47-48
  • (三) 中国移植新加坡模式的不可行性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4
  • 后记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炳香;创新党的执政方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1期

2 陈峰君;威权主义概念与成因[J];东南亚研究;2000年04期

3 宋奇 ,杨义芹;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几点认识——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长水[J];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03期

4 谭君久,童之伟;中国政治学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J];政治学研究;1997年01期

5 肖唐镖,陈洪生;经验研究方法在我国政治学研究中应用的现状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3年01期

6 王一程;;当代中国的政治学与政治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5年04期

7 娄淑华;杨勇;;中西政治社会化方法论之比较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8年02期

8 任剑涛;;试论政治学的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J];政治学研究;2008年03期

9 刘蓉;;东亚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J];新东方;2006年04期

10 杨海蛟;亓光;;中国政治学30年[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威权主义”执政模式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62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c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