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政府组织部门的增长是一种全球现象,这对发展中国家和处在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尤为重要。在哈萨克斯坦这个自1991年独立于苏联以来正在经历过渡的国家,非政府组织部门自独立初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由于非政府组织在哈萨克斯坦仍然是个相对较新的现象,需要加强其管理能力,以促进长期发展。该研究考察了非政府组织部门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一些与加强阿拉木图市非政府长期发展相关的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的研究使用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我们收集了阿拉木图市当地公民的调查答案和非政府组织专家的访谈。由于任何组织机构主要目标都是行之有效并可以取得成功,所以本研究的重点就是评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非政府组织部门的有效性。事实上许多学者也很难解释有效性的复杂含义以及如何衡量有效性的标准,所以我们决定选择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把通过社会意见对非政府组织部门的看法作为一种定量调查方法来进行评估。其次,由于市民不可能对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都足够熟悉,所以我们选择通过采访专家来对该主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这项研究从引言入手,解释了研究背景、意义、问题、目标,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由理论框架和研究设计组成,讨论了研究假设和变量选取的原因和方法,为研究有效性奠定基础,并以此作为分析的单位和层次对访谈程序和解释数据进行阐述。第三章讨论了阿拉木图和哈萨克斯坦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它包括该国非政府组织部门的历史、法律法规、国家-社会关系、管理问题和该部门在目标城市中的作用。 第四章讨论非政府组织部门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这项分析包括社区调查结果、专家访谈和辅助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非政府组织部门的有效性,弥补技术不足,并对实证研究结果或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最后,结论章节总结研究结果并给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社会认知来评估非政府组织的有效性及其在城市社会中的表现。在对这些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回答之前我想提一下,这项研究己经明确指出了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不足之处。由于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现象,所以市民对其活动不够熟悉。另外,集中制度和权威对民众的威慑也是导致非政府组织部门的效率低下的原因。哈萨克斯坦人民对当地非政府组织非常缺乏信任和认可,所以在需要时,他们往往依靠政府和社交网络来寻求帮助。大多数非政府组织仍然主要依靠外国资金,并根据资助者的议程来调整任务。分层问责制和在决策过程对地方政府的依赖使非政府组织很难有机会以更有效的方式实施。学者们认为,已经存在很多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了。然而,这些独立研究大多只针对一个非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一个项目进行分析。因此,无论是非政府组织的报告还是多数的独立研究都没有对非政府组织对其工作所在社区的影响进行全面和现实的评估。这项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采用仅分析非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实施的单一项目的传统方法,而是采用一种社会分析法。在这项研究中,当地人对非政府组织的看法被用于评估他们的组织效率。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采用社区方法研究哈萨克斯坦非政府组织的有效性。社区方法反映了这样一个前提,即市民的观念将会更好地反映非政府组织在其城市中的表现。这项研究是在这个拥有大量非政府组织的城市-阿拉木图进行的。对于定性研究,采用定性方法(如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采访了非政府组织部门知识渊博的专家。采访方法包含了半结构化问题和一些探索。为了定量分析,我们进行了调查,以评估当地人的看法。统计软件SPSS(版本23)和AMOS23用于数据分析。对非政府组织感知的序数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用于检验模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检验研究的假说。该研究提出了一些假说,即市民对非政府组织的看法因社会经济特征而异。基于社会人口学变量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重要关系,我们需要承认这些假说。该研究还采用了这样的假说:在社区中拥有高质量生活的人与非政府组织的看法有正相关关系。对生活变量的满意度与对非政府组织的看法之间的重要关系也表明我们需要承认这些假说。该研究还采用了这样的假设,即作为社区组织成员的个人积极地看待非政府组织。最终假说认为随着人们熟悉非政府组织,他们将能够更好地评估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对关键信息掌握者访谈(n=20),调查答复(n=144)和二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市的非政府组织活动在他们工作的地区产生了多重影响。许多已实施的项目一旦结束或维护不善就被放弃。非政府组织指责当地人管理不善,而当地人则指责非政府组织实施短期项目并在完成后停止提供资金。此外,当地人批评非政府组织没有做出任何修复失败项目的努力。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人对非政府组织的看法不一,多数人表达了双重观点。一方面,他们称赞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另方面,他们批评他们没有解决当地问题,满足捐助者和政治领导人的需求,实施短期项目,以及从项目中赚钱。而持积极态度的人则反映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有总比没有好。”绝大多数受访者更希望由政府而不是非政府组织来完成城市建设。但是专家建议非政府组织应与政府合作开展活动。他们意识到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都有优点和缺点;因此,协作努力会使当地社区受益。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非政府组织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有限。 与国际一级的看法相反,大多数地方非政府组织的项目都是无效的。 当地人认为这些项目有助于进一步发展, 他们热情地谈论非政府组织及其过去的项目, 非政府组织被视为政府的一个替代方案。 然而,经过多次失败,并缺乏更大的项目之后,人们开始批判对待非政府组织。 一些专家和调查受访者批评非政府组织为社区贡献很少,并从他们的项目中谋取私利,他们指责非政府组织为没有与社区合作的项目设立特权。除了一些当地人要求的项目外,他们还表示,非政府组织不愿意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采用了现成的项目,这些项目不能满足社区需求或没有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根据这些研究综述和调查结果,我们建议未来的社会发展应该呈现多种执行机构和当地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的局面。 这种互动应侧重于社区问题的确定、执行机构的选择、监测和评价政策的制定以及促进问责和提高透明度。 我相信这种有目的的互动将有利于促成利益相关者、政府、捐助者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长期持续关系,这对于成功发展至关重要。 换言之,加强互动将有助于各利益相关者分享该地区项目执行情况的信息。 这将防止未来项目的重复性。这种互动还将侧重于整合财务、技术和当地资源,以实施更大规模的项目,促进社区整改和发展。一旦发现问题,利益相关者就会进行交流,并制定一个综合项目来解决问题。他们还将讨论每个利益相关者如何为项目做出贡献。最后,这项调查建议未来更多的研究倾向于评估非政府组织在其他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对于改善非政府组织部门以及缩小国际援助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差距至关重要。 非政府组织不应将评价视为政府或捐助机构的一种干预,相反,他们应该使用评估来提高其有效性。 政府和捐助机构应采取适当的评价技术,防止地方一级滥用资源。 监测和评价才是使社会有效发展的唯一途径。该研究启示我们应使用多种方法评估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当地人是衡量非政府组织绩效的最佳信息来源。此外,城市发展的未来取决于当地人民,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建议采用合作互利方式进行城市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73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胜;;组织部门在脱贫攻坚中需突出“三个位”[J];新重庆;2017年09期
2 ;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6年12期
3 多杰;;组织部门要在精准扶贫中从严从实发力[J];青海党的生活;2016年01期
4 刘敏;;组织部门要为敢于担当者担当[J];四川党的建设;2017年01期
5 许东明;;建设“四个过硬、四个表率”组织部门[J];四川党的建设;2017年06期
6 陈栋梁;;组织部门在加强党委班子团结中的作用[J];政工导刊;1995年09期
7 曾日堂;;组织部门应在依法治国中善于作为[J];当代江西;2014年12期
8 陈书增;霍海斌;;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共产党员(河北);2006年24期
9 黄俊;;坚持“五严”把“带病”干部拒之门外[J];党员生活(湖北);2016年06期
10 王沫;;以“人民的名义”选用人民需要的好干部[J];共产党员;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忠;;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莉;;组织部门要在提高干部能力建设中创新作为[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淼;;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 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玉君;;创新理念 探索途径 大力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5 胡兆柱;;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用人[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志国;;山西省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探索与创新[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钟远翔;;浅析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一飞;;锻造过硬“品格”方能做到“合格”[A];“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集[C];2016年
9 杨淑芳;苏前伟;;加强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党建工作的思考[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10 徐学武;;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法机制研究[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衡东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李一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彰显组织部门的责任与担当[N];衡阳日报;2020年
2 本报记者 王鑫昕;广安593名大学生村官入选村两委班子[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烨捷;大学生村官如何“走在正道上”[N];中国青年报;2012年
4 记者 鞠春艳;我区各级组织部门掀起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高潮[N];大兴安岭日报;2018年
5 陕西省委常委 组织部长 张广智;组织部门要带头为基层减负[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年
6 阿木尔林业局组织部部长 薛晓荣;组织部门应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促进部”[N];大兴安岭日报;2019年
7 记者 李怀苹;全市组织部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会议召开[N];东营日报;2019年
8 记者 甘甜;组织部门要在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上走在前列[N];陕西日报;2019年
9 通讯员 宁组;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N];西宁晚报;2019年
10 记者 陈俊琦;我省各级组织部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大讨论[N];山西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进宝;中国共产党选调生工作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
2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Batyrbekova Shapagat;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非政府组织有效性的看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孙俊杰;内蒙古组织部门干部胜任力认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3 史亮;党委组织部门加强网络舆论建设的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颜淑贞;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5 孙进宝;新时期选调生工作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6 顾杨;庄河市选调生选拔任用情况调研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陈元君;选调生工作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朱晓杰;选调生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管大炜;选调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江泽秋;选调生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
本文编号:
262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