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庇护网络下的印度民主—成因及表现

发布时间:2017-03-24 03:14

  本文关键词:庇护网络下的印度民主—成因及表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于比较政治而言,一国的隐性制度有着不弱于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已逾60年,但国内治理绩效相较于英美等民主国家仍有明显不足,腐败、贫困人口等问题迟迟难以得到解决。从治理的意义上说,民主制度的优势在印度未能很好的体现。在本文看来,庇护网络对于民主制度的扭曲,是造成印度治理困境的原因。 同时,,对印度庇护制的强调为我们理解印度底层选民的投票行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释思路。在投票很难得到政策性收益的情况下,印度底层选民依然有着高于其他阶层的投票率。印度选民的这样一种投票行为有悖于流行选举理论的解释,即政治参与同公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呈正相关。笔者认为,庇护性民主下的投票动员促成了底层选民的高投票率。庇护网络所构成的动员机制,如族群性政党、选票—实物交换、以及政党与地方权威的合作,影响了底层选民的投票行为。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历史传统及政体内部的诸多因素促使了庇护制在印度的出现,独立后,庇护网络与印度现代民主制相结合,形成庇护性民主。因其特有的投票动员机制,庇护性民主在印度影响深远,高投票率并不意味着高水平的政治参与,带来的也不是民主的繁荣以及政府治理绩效的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庇护性民主虽扭曲了印度民主,但庇护制下族群性政党的横向动员机制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民主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公民意识的觉醒,印度“庇护性民主”中的庇护因素正逐渐消弱,民主的发展呈深化趋势。
【关键词】:印度 庇护性民主 动员 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3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导论8-17
  • 1.1 问题提出8-9
  • 1.2 研究综述9-13
  • 1.3 本文的创新点13-14
  • 1.4 文章基本思路14-17
  • 1.4.1 方法论介绍14-15
  • 1.4.2 篇章结构15-17
  • 第2章 庇护制与印度民主17-31
  • 2.1 何为庇护制17-18
  • 2.2 庇护制的特点18-19
  • 2.3 庇护性民主的概念及内涵19-21
  • 2.4 印度庇护性民主的产生21-23
  • 2.5 印度庇护性民主的制度基础:政体内部的影响因素23-31
  • 2.5.1 庇护制与分权24-26
  • 2.5.2 庇护制与印度政党信誉的低下26-27
  • 2.5.3 庇护制与族群政党(Ethnic Party)27-31
  • 第3章 印度庇护性民主下的选举运作31-48
  • 3.1 底层选民投票的积极性:奇迹还是“幻象”?31-36
  • 3.1.1 印度的选举制度31-32
  • 3.1.2 印度选举的特点32-35
  • 3.1.3 底层选民投票率因何而高?35-36
  • 3.2 印度庇护制民主下的族群动员方式36-39
  • 3.3 印度庇护民主的选票—实物交换39-44
  • 3.4 庇护性民主下的地方权威与投票动员44-48
  • 第4章 庇护性民主与印度治理绩效48-52
  • 4.1 庇护性民主与印度的腐败48-50
  • 4.2 庇护性民主与贫困治理50-52
  • 总结:印度庇护性民主的反思52-54
  • 参考文献54-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峰君,王庆东;印度选举制度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2期

2 吴展;印度选举制度初探[J];东南亚纵横;2005年01期

3 陈峰君;亚洲两种政治模式的异同与趋同[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1期

4 陈尧;;政治研究中的庇护主义——一个分析的范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王红雨;现代印度政治的演变及现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2期

6 庞金友;当代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的再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7 孙士海;;印度的选举制度(上)[J];南亚研究;1984年04期

8 孙培钧;;印度农村土地关系和国大党政府的土地政策[J];南亚研究;1986年01期

9 王红生;;90年代以来印度的潘查亚特制度建设与政治改革[J];南亚研究;2009年02期

10 陈金英;;经济改革以来印度中产阶级的现状[J];南亚研究;2010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庇护网络下的印度民主—成因及表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65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1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