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9:2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极大的混乱,从唯物史观视域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研究,可以深入地剖析其产生机理和根源、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和特征、错误实质及危害,并找到回应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这对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历史记录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局限性、历史叙事当中不可排除的主观性意蕴和历史解读的时代性意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生成机理;而来自政治领域的西方和平演变政策、来自经济全球化的负效应、来自改革开放的逆向发展要求和来自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影响是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产生的现实基础;资本主义物化逻辑对传统价值的消解及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西方主流哲学是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以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诋毁党和国家领袖、改编“红色经典”、贬低民族文化、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为表现;以虚无内容的选择性、虚无形式的虚伪性和虚无目标的针对性为特征;以“告别革命论”、“侵略有功论”、“重新反思历史及领袖人物”、“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主张;以否定和反对阶级分析法、错误的运用历史分析法和矛盾分析法为手段;在政治态度上坚持全盘西化论,在阶级立场上立于人民的对立面,在价值观念上坚持个人利益观。综上所述,从本质来看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政治思潮而非学术思潮,这种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基于唯物史观的哲学视野,回应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应从加强理论批判、强化教育引导和完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展开。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沛;;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J];历史研究;2015年03期

2 周希希;姜迎春;;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综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5期

3 卜宪群;杨艳秋;高希中;;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兼评历史虚无主义[J];求是;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2821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821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c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