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马克思市民社会论域中的人权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20: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下我国仍然处于“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商品经济仍然是基本的经济形式。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换价值之间的交换,必须要遵循自由与平等的人权原则。但是,市场经济毕竟是建立在私人劳动交换的基础上的,这就在客观上造成经济社会领域里出现诸如资本与劳动的紧张关系、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加剧等问题,直面这些矛盾与冲突,以马克思市民社会论域中的人权思想为题进行研究,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根本目标来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论文着眼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渊源以及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纵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看出,古希腊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理论中对生产、分工、货币、雇工以及市民等问题的分析,对马克思探讨市民社会问题给予了启示。启蒙运动时期,英法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财富、分工、货币、价值、工资、地租、利润等问题的探讨,使得马克思能够在汲取他们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剩余价值论。而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为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物质生产去探讨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产生及其内在规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探讨了市民社会的生产、所有权、分工与交换等基本规定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自由与平等的人权原则。其次,在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一般分析的同时,指出简单商品交换就是市民社会一般的具体体现,而在简单商品交换中,遵循着个人所有权、自由与平等的“三位一体”的原则。再次,在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进行特殊分析的同时,指出资本与劳动的交换就是市民社会特殊所在,而在资本与劳动的交换中,劳动与所有权相分离,资本无偿地占有雇佣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最后,就马克思市民社会论域中的人权理论的方法论及其意义作了论述。就其方法论来讲,一方面,马克思坚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科学的方法,在对市民社会与人权原则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地探讨了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所存在的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特殊性,以及这一特殊性中所蕴含的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不平等与不自由的交换。另一方面,马克思坚持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颠覆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关于市民社会与人权的自然性与永恒性的说法,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对资产阶级的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及其所蕴含的人权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就其意义来讲,一方面,马克思市民社会论域中的人权思想对于人们搞清楚“普世价值观”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人们正确把握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矛盾并提出有效化解矛盾的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A81;D0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仞梅;罗教讲;;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结构的形塑逻辑与启示[J];开发研究;2017年02期

2 姜涌;;市民社会的犹太教性质——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之解读[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5年03期

3 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李卫军;;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市民社会”意向[J];岭南学刊;2018年02期

5 谭清华;吉昌华;;超越私人——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分析和批判[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6 张红英;;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J];学理论;2016年02期

7 李婷凤;;浅析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8 谭清华;;从政治的人到市民社会的人——政治哲学中人之理念的“革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年04期

9 周莹;;初探两个社会的哲学底蕴——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J];青春岁月;2016年23期

10 顾艳梅;;市民社会与政党整合——当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勇;薛新娅;;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石敦国;;从立足点看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如何可能[A];2007年全国哲学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荆;;近现代中国的政权与社会:概念、史实、线索、个案、感想[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5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何晋文;;市民社会与公众舆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9 杨同卫;;诚信与好的市场经济[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麟辉;;礼让是文明交通的核心意识[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炳亮 华侨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的友善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义良;市民社会: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3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孙良润;浅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关系[N];山西青年报;2016年

4 河南 闵良臣;我们只能建立中国的市民社会[N];社会科学报;2015年

5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成熟的市民社会需要理性与宽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6 国家司法部司法研究所 刘武俊;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之路[N];华夏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时寒冰;网上论文热卖的背后[N];华夏时报;2003年

8 伍俊斌邋焦丽萍;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之克服[N];学习时报;2008年

9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10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琪;一致与冲突:信任类型与市民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吴自斌;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政治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瑛;“理性经济人”与“市民社会”[D];复旦大学;2010年

7 袁弋胭;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自愿社团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胡寅寅;走向“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秦国荣;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卫欢;中国第三部门的法理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万雷;马克思市民社会论域中的人权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徐晗凝;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社会融入的政府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3 何辉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视域下法学思想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项丽敏;市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董经政;俄罗斯社会转型中市民社会发展的困境[D];吉林大学;2008年

6 田也;浅析市民社会组织在欧盟治理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海夫;《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思想及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贾敬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肖向荣;个体自由与政府权力:市民社会组织的法治功能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韩秀兰;试论美国市民社会政治参与的两种形式(19世纪末—1989)[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21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821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f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