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市民社会论域中的人权思想研究
【学位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A81;D0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仞梅;罗教讲;;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结构的形塑逻辑与启示[J];开发研究;2017年02期
2 姜涌;;市民社会的犹太教性质——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之解读[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5年03期
3 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李卫军;;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市民社会”意向[J];岭南学刊;2018年02期
5 谭清华;吉昌华;;超越私人——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分析和批判[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6 张红英;;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J];学理论;2016年02期
7 李婷凤;;浅析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8 谭清华;;从政治的人到市民社会的人——政治哲学中人之理念的“革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年04期
9 周莹;;初探两个社会的哲学底蕴——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J];青春岁月;2016年23期
10 顾艳梅;;市民社会与政党整合——当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勇;薛新娅;;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石敦国;;从立足点看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如何可能[A];2007年全国哲学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荆;;近现代中国的政权与社会:概念、史实、线索、个案、感想[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5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何晋文;;市民社会与公众舆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9 杨同卫;;诚信与好的市场经济[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麟辉;;礼让是文明交通的核心意识[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炳亮 华侨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的友善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义良;市民社会: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3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孙良润;浅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关系[N];山西青年报;2016年
4 河南 闵良臣;我们只能建立中国的市民社会[N];社会科学报;2015年
5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成熟的市民社会需要理性与宽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6 国家司法部司法研究所 刘武俊;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之路[N];华夏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时寒冰;网上论文热卖的背后[N];华夏时报;2003年
8 伍俊斌邋焦丽萍;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之克服[N];学习时报;2008年
9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10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琪;一致与冲突:信任类型与市民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吴自斌;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政治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瑛;“理性经济人”与“市民社会”[D];复旦大学;2010年
7 袁弋胭;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自愿社团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胡寅寅;走向“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秦国荣;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卫欢;中国第三部门的法理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万雷;马克思市民社会论域中的人权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徐晗凝;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社会融入的政府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3 何辉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视域下法学思想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项丽敏;市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董经政;俄罗斯社会转型中市民社会发展的困境[D];吉林大学;2008年
6 田也;浅析市民社会组织在欧盟治理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海夫;《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思想及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贾敬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肖向荣;个体自由与政府权力:市民社会组织的法治功能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韩秀兰;试论美国市民社会政治参与的两种形式(19世纪末—1989)[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21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82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