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李光耀民族国家建构构想及实践研究(1959-1990)

发布时间:2020-11-16 06:46
   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建国之父,其建国理念与实践至今仍对新加坡民族国家建构起着引导与借鉴的作用。因此,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系统梳理李光耀民族国家建构构想及其实践,一方面对于拓宽李光耀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范围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另一方面对理解当代新加坡民族国家建构状况与民族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选题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选题的来源与意义,对选题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与界定,国内外学界有关该选题的研究综述,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以及论文采用的研究途径。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新加坡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基础,重点论述新加坡族群结构的形成过程以及三大族群的国家认同情况;第二章为1959年至1965年李光耀民族国家建构的构想,重点论述李光耀马来亚国家建构构想转变为新加坡民族国家建构构想的原因、经过以及两种构想的主要特征;第三章为李光耀民族国家建构构想的实践,重点论述新加坡独立建国后李光耀践行的以威权制度为核心的国家建构与以多元一体为核心的民族建构:第四章为李光耀民族国家建构的成效及问题,重点论述李光耀执政后新加坡各族群的国家价值观的变化。结语部分在正文论述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分析李光耀民族国家建构构想的变化与具体实践产生的现实原因与主要影响。并结合当下历史环境对当代新加坡的族群问题与国家发展提出建议。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032;D733.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来源与意义
        (一) 选题的来源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 族群与民族
        (二) 民族国家建构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有关李光耀的基本史料
        (二) 国内外对新加坡族群情况的研究
        (三) 国内外对李光耀执政时期新加坡民族国家建构的研究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五、选题的创新与不足
        (一) 选题的创新之处
        (二) 选题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加坡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基础
    第一节 新加坡三大族群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新加坡的族群结构的定型与民族主义的产生
    小结
第二章 1959年至1965年李光耀民族国家建构的构想
    第一节 李光耀民族国家建构构想的形成与马来亚国家建构的提出
    第二节 马来亚国家建构的失败与新加坡国家建构的提出
    小结
第三章 李光耀民族国家建构构想的实践
    第一节 李光耀执政时期的国家建构
    第二节 李光耀执政时期的民族建构
    小结
第四章 李光耀执政时期民族国家建构的成效与问题
    第一节 稳定融合的多元社会
    第二节 国家认同下的文化价值缺失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伟;;试析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多官方语言”现象及语言政策[J];东南亚研究;2015年03期

2 李京桦;;新加坡民族关系调控中的动态治理——以双语政策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8期

3 李路曲;;比较视野下新加坡的国家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梁永佳;阿嘎佐诗;;在种族与国族之间:新加坡多元种族主义政策[J];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5 胡若雨;;试论民族主义与新加坡的政治发展[J];世界民族;2013年02期

6 胡欣·穆达立;许丽丽;;新加坡少数民族的困境——处于马来人的坚持与国家的阻力之间[J];南洋资料译丛;2012年04期

7 马戎;;现代国家观念的出现和国家形态的演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何平;;东南亚的印度人及其历史变迁[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9 夏玉清;孔慧;;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在新加坡的印度人[J];世界民族;2011年03期

10 王建娥;;国家建构和民族建构:内涵、特征及联系——以欧洲国家经验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炳庆;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2 范磊;新加坡族群多层治理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5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885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a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