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从被迫执行到粗暴终结—共产主义语境下新经济政策的命运

发布时间:2017-04-08 08:17

  本文关键词:从被迫执行到粗暴终结—共产主义语境下新经济政策的命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开始了极为艰难的社会主义探索之路。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双重威胁。针对内忧外患的紧张局势,列宁采取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有效地集中全国的力量战胜帝国主义的入侵、镇压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停止。它渐渐被视作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捷径”,结果引发了水兵暴动和农民反抗,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此,列宁及时提出了“退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改变了国内人民的不满情绪,巩固了工农联盟,迅速恢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列宁探索了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认为新经济政策并非“退却”,应在苏联长期执行。但这些还在探索中尚未形成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列宁早逝没能在布尔什维克党内达成共识并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绝大多数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教条地误读马恩当年根据西欧发达资本主义状况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作出的没有市场、货币和商品的设想,完全无视苏俄(苏联)国情,总是激进地要将马恩的设想嫁接在落后的苏俄经济之上,错误地坚持“消灭商品货币”,根本不懂得如何有效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应该怎样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所以,离不开市场、货币和商品的新经济政策在这样的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布尔什维克的主流意识更倾向于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只有布哈林真正了解列宁晚期思想,但书生气的他与强权专断的斯大林的争论一开始就处于弱势,加上新经济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布哈林同样也是很纠结的。可以说,新经济政策的很快终结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注定的。
【关键词】:共产主义语境 新经济政策 命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51.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10
  • 一、选题的缘起10
  • 二、选题的意义10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0-12
  • 第三节 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12-13
  • 一、逻辑结构12
  • 二、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中断13-23
  • 第一节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3-17
  • 一、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确立的原因13
  • 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具体实施13-17
  • 第二节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中断17-23
  • 一、国内战争结束后的苏俄17-18
  • 二、1921春天的动荡18-21
  • 三、军事共产主义的反思与评价21-23
  • 第三章 被迫执行的新经济政策23-33
  •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执行23-26
  • 一、从军事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23-24
  •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4-26
  •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条件下苏联的面貌26-28
  • 一、苏联农村的改观26
  • 二、商品、货币、市场交换的恢复26-27
  • 三、工业经济的变化27-28
  • 第三节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看法的改变28-33
  • 一、所谓“退却”的新经济政策28-29
  • 二、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看法的根本改变29-33
  • 第四章 继续推进新经济政策的阻力33-47
  • 第一节 路径选择差异交织中的新经济政策33-36
  • 一、路径选择差异存在的原因33-35
  • 二、路径选择依赖对新经济政策的影响35-36
  • 第二节 权力斗争中的新经济政策36-40
  • 一、党内出现权力斗争的缘由37
  • 二、党内激烈的权力斗争37-40
  • 第三节 布哈林与新经济政策40-47
  • 一、布哈林的社会主义思想40-42
  • 二、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的矛盾纠结及其转变42-43
  • 三、两次社会危机引发的争论43-47
  • 第五章 新经济政策的终结47-54
  • 第一节 斯大林与新经济政策47-49
  • 一、从“退却”到“进攻”47-48
  • 二、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的转变48-49
  •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的终结49-54
  • 一、新经济政策被终结的原因49-51
  • 二、新经济政策的成就与局限51-54
  • 启示54-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汇;;布哈林与托洛茨基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论争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5期

2 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02期

3 靳晓光;;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李述森;论政治因素与“新经济政策”[J];东岳论丛;2004年02期

5 胡增文;;新经济政策:列宁对“经商农民”的政策调整[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王伟荣;冯小阳;;浅析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及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7 许蓉;;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探索[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施用勤;;不重视农民:托洛茨基的一个莫须有罪名[J];博览群书;2007年05期

9 朱荣;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经济思想的演变──兼论新经济政策为何在执行10年后被抛弃[J];改革与战略;1995年03期

10 宋才发;论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嬗变[J];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从被迫执行到粗暴终结—共产主义语境下新经济政策的命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92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