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达特茅斯会议研究:1960-1991
发布时间:2017-04-09 12:02
本文关键词:美苏达特茅斯会议研究:1960-199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非政府跨国组织在冷战进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显薄弱。本文试图通过对冷战期间一个跨国组织的典型代表,即对“美苏达特茅斯会议”的个案研究,来展现非政府跨国组织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在冷战中发挥的作用。 美苏达特茅斯会议是美苏两国双边的跨国非政府组织,由双方代表团组成,它的名称源于它的第一次会议举办地——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该组织是在冷战背景下,由美苏双方的各界精英建立,随着会议制度的完善与国际冷战格局的推进,它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会议目标从起初的“加强美苏沟通”提升到了“影响双方政策”层面,可以说该组织是冷战的产物。会议从1960年第一次召开,伴随1991年苏联解体而结束,历时31年,共举行了17次大会,2次紧急小组会议,以及多达数十次的特别小组会议,有着较为固定的双方精英人员参与其中,历时之长,议题之深入,作为公民外交的一种形式在历史上少见的。达特茅斯会议在持续对话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了美苏政府外交活动的重要补充,并对冷战的进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分为绪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言。绪言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介绍了达特茅斯会议创建的背景和原因。二战结束后初期,世界传统强国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集团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激烈地冷战对抗,并有随时爆发核战的可能;与此同时,“寻求缓和”也是双方关系发展的另一条支线脉络。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政府跨国组织兴起,这是一种有效加强对抗国家间沟通与联系的灵活方式,在后斯大林时代,苏联当局也有意于增加与外部的联系,达特茅斯会议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第二章论述了达特茅斯会议的历程与内容。达特茅斯会议的想法源于美国著名杂志《星期六评论》主编诺曼·卡森斯先生,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冷战的发生。达特茅斯会议进程经历了筹备、初级、发展、成熟和结束五个阶段,目标从最初的加强沟通到后来的影响双方政府政策;会议形式在不断变化,从单一的全体大会到与灵活、高效的特别小组会议相结合;会议代表从不断变化到趋于稳定,从而有利于问题的深入讨论;议题也在不断地扩大,从有关核武器和军备控制的话题延伸到了政治关系发展、经济与科技合作、地区冲突化解等内容。 第三章分析了达特茅斯会议的特点、影响和意义。达特茅斯会议作为美苏双边的非政府组织,是公民外交的一种形式;有着明确的组织原则和结构;成员由美苏双方各界精英构成,他们与各自政府保持密切联系;会议议题广泛,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达特茅斯会议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美苏双方的政策制定和冷战进程。“拥有自己明确的影响政策制定的方法”是达特茅斯会议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原因;“信任”是达特茅斯会议能够影响铁幕两边决策者的重要因素;“长期性”则是达特茅斯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而冷战进程的发展也为这种影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外部环境条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达特茅斯会议的历史经验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第三部分为结论。概括了达特茅斯会议的相关内容,总结了全文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达特茅斯会议 冷战 美国 苏联 跨国组织 公民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503;K15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言10-16
- (一) 选题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3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6
- 一、达特茅斯会议创建的背景和原因16-24
- (一) 冷战初期的美苏关系16-20
- 1. 二战后两极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16-17
- 2. 冷战初期美苏间的激烈碰撞与“求和意愿”17-20
- (二) 美苏两国民间跨国组织活动的兴起20-21
- 小结21-24
- 二、达特茅斯会议历程与内容24-40
- (一) 筹备阶段(1950年代后期):诺曼·卡森斯与达特茅斯会议筹划进程24-28
- (二) 初级阶段(1960-1964):尝试协商对话方式,寻求合作28-31
- (三) 发展阶段(1969-1979):寻求实质性突破,尝试新的会议形式31-34
- (四) 成熟阶段(1980-1988):核心问题上持续合作,特别小组形式强化34-37
- (五) 最后阶段(1989-1991):动荡中的转型,冷战后的蜕变37-38
- 小结38-40
- 三、达特茅斯会议的特点、影响和意义40-56
- (一) 达特茅斯会议的特点41-42
- (二) 达特茅斯会议在冷战中的影响42-51
- 1. 达特茅斯会议对美苏政策制定的影响方式42-47
- 2. 达特茅斯会议对冷战进程的影响47-51
- (三) 达特茅斯会议的意义51-53
- 1. 达特茅斯会议能够影响冷战期间美苏政策制定的原因51-52
- 2. 达特茅斯会议给予我们的启示52-53
- 小结53-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美苏达特茅斯会议纲要62-76
- (一) 美苏达特茅斯大会62-67
- (二) 美苏达特茅斯紧急小组会议67
- (三) 美苏达特茅斯特别小组会议67-76
- 1. 地区冲突特别小组会议67-71
- 2. 军备控制特别小组会议71-72
- 3. 政治关系特别小组会议72-73
- 4. 南部非洲特别小组会议73-76
- 致谢76-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祖云;;非政府组织:兴起背景与功能解读[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2 欧阳兵;;近期国内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李晓岗;和平是一种人际关系状态——读桑德斯的《公众和平进程:通过长期对话化解民族冲突》[J];美国研究;2001年04期
4 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研究[J];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5 白建才;大战略、遏制战略与隐蔽行动等诸战略——美国的冷战战略析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白建才;论冷战的起源[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李志永;;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郑准镐;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参与及影响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美苏达特茅斯会议研究:1960-199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9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