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多种文化力量对中亚政局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1 12:07

  本文关键词:多种文化力量对中亚政局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英国地理学家哈·麦金德将欧亚大陆的腹地称之为“权力的枢纽”。他认为哪个民族如果控制了这个地区,就可以影响整个欧亚大陆的力量对比。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中心的中亚,自古就是中西各种文明交往的中转站和集散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使得在原苏联中亚地区版图上出现了五个独立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从“俄罗斯化”进程中断,而自我发展的中亚五国成为全球文化力量“真空区域”,日益受到全球各种文化力量的关注和进入,使得现代中亚迅速成为多种文化力量的集散地。同时,全球多种文化力量在中亚地区的消长变化,对正在转型中的中亚政局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在此论点的基础上,置中亚五国及其十五年的发展于全球文化力量消长的背景中,理清中亚十五年来政局的变化,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力量消长和中亚政局的内在联系,并围绕多种文化力量较量的演练——“颜色革命”作一阐述,从而认清各种文化力量在中亚政治局势变动中的相互作用、较量和制衡,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分析依据。
【关键词】:文化力量 消长 中亚政局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736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基本概念阐释8-9
  • 二、选题意义和方法9-11
  • 三、研究现状11-12
  • 第一章 俄罗斯甩“包袱”,中亚全面投向西方12-21
  • 一、苏联解体与中亚独立12-14
  • 二、独立初期俄罗斯在中亚的主动“退却”14-16
  • 三、中亚各国全面投向西方16-21
  • 第二章 西方欲进还退,中亚逐渐转向务实21-28
  • 一、西方文化力量欲进还退21-23
  • 二、中亚各国发展逐渐转向务实23-27
  • 三、小结27-28
  • 第三章 泛突厥主义趁势而动,各国前热后冷28-33
  • 一、泛突厥主义的历史契机28-29
  • 二、泛突厥主义力量对中亚政局的影响29-32
  • 三、小结32-33
  • 第四章 宗教文化复兴,民族传统精神回归33-42
  • 一、宗教文化复兴33-37
  • 二、民族传统精神回归37-41
  • 三、小结41-42
  • 第五章 美国全面进入,中亚政局直面各种文化力量的挑战42-48
  • 一、9·11前美国中亚战略目标的转变和举措42-43
  • 二、9·11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力量全面进入中亚43-46
  • 三、中亚政局直面各种文化力量的挑战46-48
  • 第六章 “颜色革命”—多种文化力量较量的一次演练48-55
  • 一、中亚“颜色革命”48-50
  • 二、中亚“颜色革命”中各种文化力量的较量50-54
  • 三、小结54-55
  • 第七章 “颜色革命”后的中亚局势55-60
  • 一、“颜色革命”后各种文化力量在中亚重新组合55-58
  • 二、“颜色革命”后的的中亚政局58-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燕;;“颜色革命”背景下的美俄政治较量[J];百年潮;2006年01期

2 刘家定,陶诗永,陈克宏;冷战后美国中亚政策的嬗变及影响[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倪建平;;中国在非洲的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J];对外传播;2008年01期

4 刘清猹;独立一年来的中亚经济[J];东欧中亚研究;1993年03期

5 汪金国;关于中亚社会“俄罗斯化”概念的理论探讨[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5期

6 潘志平;胡红萍;;中亚将何去何从——“颜色革命”,还是“反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2期

7 沈翼鹏;中亚五国的宗教问题及其对政局的影响[J];东欧中亚研究;1994年03期

8 孙壮志;当前中亚五国政治形势中的若干新趋势[J];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05期

9 常庆;中亚五国独立以来政治经济形势述评[J];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06期

10 刘启芸;塔吉克斯坦总统埃·沙·拉赫莫诺夫[J];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多种文化力量对中亚政局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99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