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中亚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各种文明交汇和列强逐鹿之所。英国战略学家麦金德上个世纪曾明确指出中亚及其附近地区是国际政治的“心脏地带”,亚欧大陆是“世界岛”。他断言,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前苏联的解体使中亚五国独立出来,由于其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战略资源迅速成为国际格局中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区域,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和能源经济意义。 独立后的中亚五国,一直受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外部大国势力的侵扰和内部经济下滑、民族、宗教、领土等等多方面的困扰。本文首先对影响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生态等方面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各种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就这些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最后简单分析了中亚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中亚地区 安全现状 解决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7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3 论文基本框架与创新点10
- 1.4 基本理论支撑10-16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18-40
- 2.1 安全、地区安全概述18-22
- 2.2 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的历史回顾22-23
- 2.3 外部力量对中亚地区的争夺23-33
- 2.3.1 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控制由软弱到趋于强硬24-26
- 2.3.2 美国借“反恐战争”进入中亚,加紧渗透和蚕食26-28
- 2.3.3 欧盟国家欲施展政治抱负28-30
- 2.3.4 土耳其利用地缘和文化优势加强在该地区的影响30-31
- 2.3.5 伊朗积极向中亚地区“输出伊斯兰革命”31
- 2.3.6 印度有“北上”中亚的抱负31-32
- 2.3.7 日本与中亚国家积极开展能源外交32-33
- 2.4 内部问题对中亚安全的影响33-40
- 2.4.1 国家政局持续动荡33-34
- 2.4.2 经济发展缓慢34-35
- 2.4.3 面临极端势力的严重挑战35-36
- 2.4.4 贩毒和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36-37
- 2.4.5 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相当尖锐37
- 2.4.6 领土纠纷困绕着中亚国家间的关系37-38
- 2.4.7 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严重38-40
- 第三章 中亚地区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40-48
- 3.1 现实因素40-44
- 3.1.1 中亚地区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导致外部力量对其激烈渗透和争夺40-41
- 3.1.2 中亚五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反对派向政府提出了严重挑战41
- 3.1.3 经济落后是导致这一地区不稳定的另一个重要根源41
- 3.1.4 中亚国家民族宗教问题复杂,并与“三股”势力交织在一起41-42
- 3.1.5 动荡不安的阿富汗冲击着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42-43
- 3.1.6 毒品泛滥对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43
- 3.1.7 生态、移民等依然是中亚安全潜在的威胁43-44
- 3.2 历史因素44-48
- 3.2.1 中亚五国长期缺乏独立治国的历史44
- 3.2.2 历史遗留的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44-46
- 3.2.3 领土争端影响着中亚国家间的关系46
- 3.2.4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出现权力真空46-48
- 第四章 中亚地区安全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48-52
- 4.1 维系大国平衡,,搞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48-49
- 4.2 加强内部安全合作,共同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49-50
- 4.3 加强中亚五国间的区域经济合作50-51
- 4.4 正确处理好民族和宗教问题,加强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51
- 4.5 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阻断贩毒通道,共同遏制毒品的蔓延51-52
- 结束语52-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梅;;浅谈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杨雄;陈建军;;关于中国儿童安全现状的若干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11期
3 王四法 ,吴旭光 ,朱昆;浅谈三资企业消防安全现状及其对策[J];浙江消防;1995年02期
4 蔡黎平;涉外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上海消防;1996年11期
5 许延太;乡镇煤矿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J];河南消防;1998年04期
6 冯文礼;停产、半停产企业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山东消防;1998年12期
7 张奇志;倒闭企业厂房出租的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时代消防;2001年10期
8 孙金杰 ,杨睿嘉;全省加油站消防安全现状与管理分析[J];山东消防;2003年02期
9 袁勇;停产半停产企业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浙江消防;2003年11期
10 杨平;;试析伊斯兰教对中亚地区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林;;我国肉品安全现状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陈伯卫;;兰路辖区小型油轮安全现状及监管对策[A];内河船舶防污染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II Ho Cho;石磊;J.M.Holden;P Puwastien;;第二届中亚地区食物成分数据会议会议纪要[A];食物营养强化营养标识及数据应用研讨会与培训班资料集[C];2003年
4 俞竹琳;倪四道;;利用ScS-S到时研究中亚地区D″层S波速度异常[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刘义平;;城市绿化安全现状及其对策[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培省;陈虹桥;吴芳谷;;地铁线路安全现状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专刊后记[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波;龙胜祥;刘彬;;中亚地区前陆盆地生烃条件对比[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梁亚伟;;邵武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解决对策[A];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力超;陈结梅;刘欣;;天河区市民对油炸食品安全现状认识调查[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欣;我国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现状不容乐观[N];人民邮电;2003年
2 魏良磊 陈俊锋;小泉奔走中亚,眼馋能源还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吴宏伟;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在“稳定中求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袁定波;九成村庄缺乏消防水源设施[N];法制日报;2007年
5 记者 于亚男 通讯员 杜春良;郑州至中亚国际物流通道开通[N];河南日报;2006年
6 安徽省滁州市安监局 曹孝平;把握中小企业安全现状 对症下药遏制事故发生[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7 巴哈拉特·维玛 印度《防务观察》杂志 本报特约编译 郭懿芝;下次大战印度准备好了吗[N];世界报;2009年
8 王艳明;中亚地区太阳能应用技术合作趋热[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苏畅;吉尔吉斯斯坦:“平衡合作”难处多[N];解放军报;2010年
10 冯武勇 记者 董龙江;为吉明争暗斗,俄美为何又作壁上观[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亮;9·11事件以来俄罗斯的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门廉魁;我国海外钻井在中亚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蒋新卫;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苏晓宇;美国对中亚军事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5 汪金国;现代中亚社会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03年
6 于海波;后冷战时期俄美中三国中亚政策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张娜;中亚现代民族过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策略[D];新疆大学;2009年
9 刘爱霞;中国及中亚地区荒漠化遥感监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10 杨建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世界华裔文学新大陆:中亚东干文学[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青友;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卡布罗;中国在中亚的多边外交[D];复旦大学;2009年
3 荆龙;普什图跨国民族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4 周德姿(SATIEVA,JYLDYZ);中国对中亚的影响:地区安全与区域合作[D];吉林大学;2009年
5 蒋纯华;“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地区安全[D];新疆大学;2004年
6 赵丰;中国与中亚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的国际刑法控制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7 李昕椺;中亚地区的毒品形势与国际禁毒合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石婧;中亚地区安全与上海合作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邱林森;美国的中亚战略及前景[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连艳辉;中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外交博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