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泰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困境
发布时间:2017-04-13 03:08
本文关键词:解析泰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战结束后,东南亚许多国家终于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独立。在独立之后,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度,但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并不适合这些国家的基本国情,反而引发了政府效能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迫于形势的压力,东南亚这些国家又纷纷走上了威权政治的道路。在威权体制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后期,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开始席卷东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变化。泰国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2年“五月风暴”之后进入政治转型期。 泰国的政治转型之路可以说是一路坎坷。从1932年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走上民主化道路,泰国的民主政治共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制时期(1932——1958);军人威权主义统治时期(1958——1992)和民主转型时期(1992——至今)。但经历了将近20年之久的民主发展,军事政变再次发生,泰国政局的频繁动荡使得泰国政治再次陷入了困境之中。这种政治困境具体表现为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宪法遭遇频繁更迭的命运,民选政府得不到认同,走马观花似地换了一届又一届,“红衫军”与“黄衫军”轮番上演的街头政治运动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泰国转型时期陷入政治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泰国传统文化、民主制度的脆弱性、地区发展不平衡、民众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外部国际环境因素。要想破解这种困境,首先,建立与泰国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然后,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制度。其次,平衡地区发展,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再次,培养公民法律观念,建设法治社会。最后,警惕外部势力的干预和破坏,合理利用外部环境。总之,泰国的民主发展还有一段艰辛漫长的道路要走,泰国国内各政治利益派别只有相互妥协,共同携手一起推动泰国政治的发展,才能使泰国的民主政治走出困境。
【关键词】:泰国 政治转型 民主化 政治困境 政治动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3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导论9-16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9-10
-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0-12
-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10
-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10-12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启示12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2-15
- (一)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3-14
- (二)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14-15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15-16
- 第一章 泰国的民主化历程及其转型16-22
- 一、第一阶段: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制时期(1932——1958)16-18
- (一) 依托“国会权威”构建执政合法性,但缺乏对“宪法权威”的尊重和维护16-17
- (二) 宪政体制下权力为当政者所垄断,民主的精神和原则遭到严重亵渎17
- (三) 政治派系之间权力斗争激烈,政局动荡不安17-18
- 二、第二阶段:军人威权主义统治时期(1958——1992)18-20
- (一) 沙立的“泰式民主”18-19
- (二) 炳·延素拉暖时期的“三元制衡”政治格局19-20
- 三、第三阶段:民主转型时期(1992——至今)20-22
- (一) 军人退出政治权力的中心,文官政府取而代之20
- (二) 政党政治迅速发展20-21
- (三) 立法机构的作用得到加强21
- (四) 民众和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空前活跃21-22
- 第二章 转型时期泰国政治困境的表现22-27
- 一、政治困境的涵义界定22-23
- 二、泰国政治困境的具体表现23-27
- (一) 君主立宪制下的权威国王23
- (二) 得不到认同的民选政府23-24
- (三) 宪政体制下频繁更迭的宪法24-25
- (四) “政变——选举——危机——再政变”的发展怪圈25
- (五) “黄衫军”与“红衫军”轮番上演的街头政治运动25-27
- 第三章 转型时期泰国陷入政治困境的原因27-44
- 一、传统政治文化的不良影响27-30
- (一) 以国王为中心的等级制、家长制27-28
- (二) 传统佛教思想的影响28-29
- (三) 以依附制为代表的庇护文化29
- (四) “权威崇拜”的价值观29-30
- 二、民主制度的脆弱性30-36
- (一) 政党制度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30-33
- (二) 军事制度无法规范军队和政府的关系33-34
- (三) 议会制度徒具形式而无实效34-35
- (四) 法制建设严重滞后35-36
- 三、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利益分配不均,阶级过度分化36-40
- (一) 他信的“草根政策”和泰爱泰党的农村根基36-38
- (二) 城乡对立、阶级分化在政治层面的投影38-39
- (三) “一党优势”瓦解及“红黄之争”39-40
- 四、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缺失40-42
- (一) 最有民主意识的中产阶级率先开启了街头政治运动的序幕40-41
- (二) 军队的随意干政41-42
- (三) 各利益集团对选举结果的抵制42
- 五、外部国际因素42-44
- 第四章 泰国政治解困之路径44-51
- 一、建立与泰国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44-46
- (一) 提高民众的教育文化水平,培育民主价值观44-45
- (二) 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构45
- (三) 规束民粹主义的发展45-46
- 二、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制度46-48
- (一) 健全政党制度47
- (二) 实现军队国家化、职业化47
- (三) 建立高效规范的议会制度47-48
- 三、平衡地区发展,完善利益分配机制48-49
- (一) 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48-49
- (二) 缓和阶级分化矛盾49
- 四、培养公民法律观念,建设法治社会49-50
- (一) 加强公民的法律教育49
- (二) 树立法律的神圣性和威严性49-50
- 五、警惕外部势力的干预和破坏,合理利用外部环境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6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为公;;泰国的军人干政现象[J];百科知识;2008年21期
2 许开轶;李晶;;当代政治转型研究的理论范式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4期
3 罗奕原;21世纪:军队在泰国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J];东南亚纵横;2004年08期
4 陈利;;从泰国前总理他信治国政策解读泰国政治风波[J];东南亚纵横;2009年07期
5 李有江;;试论泰国的政治稳定问题[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03期
6 孔建勋;;当前泰国中产阶层的政治表达和政党倾向[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2期
7 任一雄;政党的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泰国政党的历史与现状看其民主政治的前景[J];东南亚研究;2001年05期
8 段立生;当代泰国政治经济发展轨迹剖析[J];东南亚研究;2002年01期
9 王子昌;泰国政治发展的社会学分析——结构变化、精英选择与政治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2年05期
10 王子昌;再论泰国的社会结构变化、精英选择与政治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解析泰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