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乌克兰国家认同的建构:挑战和转向

发布时间:2021-02-16 06:27
  在独立后甚至在危机后,乌克兰国家认同的建构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充分适应乌克兰民族的现状,对俄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采取相对包容的态度,使得乌克兰人在语言政策方面的对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二是改变乌克兰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记忆,摒弃苏联意识形态,转向欧洲思维,建立属于乌克兰人自己的战争史,从历史的深处挖掘国家认同的因素。三是通过网络社交群众参与,激发国民的团结和爱国热情,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同时也在网络层面采取"去俄罗斯化"的态度,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网络安全空间。乌克兰在国家认同的构建过程中,力求保持政治稳定和潜移默化的特点,保证了政策的平稳执行,但也使得政策的完整性、连贯性和有效性明显不足。 

【文章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1)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 吴玉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01)
[2]多元一体: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机制研究[J]. 沙勇.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3]分裂与动荡:乌克兰难以下咽的“民主化”苦果[J]. 高飞.  求是. 2014(11)
[4]社会转型中的国家认同:乌克兰的案例研究[J]. 张弘.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10(06)
[5]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J]. 许纪霖.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06)
[6]乌克兰大选中的民族因素[J]. 杨玲.  俄罗斯研究. 2005(01)
[7]论社会转型的本质与意义[J]. 李钢.  求实. 2001(01)



本文编号:3036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36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4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