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资本的历史使命及其历史限度

发布时间:2021-02-24 06:27
  资本,在历史上并非天然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的历史发生以人(主体)从自然界(客体)中分化为出发点,以个人(个体)从共同体(总体)中分化为前提。资本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决定了资本的历史使命,是一定的历史阶段赋予资本的主体和客体的本质要求,反映了资本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和方向。所谓资本的历史使命,即资本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被赋予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任务与责任,表现为“双重”历史使命:物质积聚使命和主体塑造使命。资本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在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不可抗拒的历史限度。资本的历史限度源于资本的“内在矛盾”,其核心灵魂是遵循资本的“自我扬弃”逻辑,资本内在矛盾的逻辑悖论突出表现在资本积累的历史限度和贫困积累的历史限度两个方面:资产阶级“富到极致”和无产阶级“穷到极致”。这一过程中,资本在突破自然界限和突破道德界限中趋近极限,并将无产阶级推向“赤贫”,最终导致生产力的发展困境与无产者的生存绝境。资本的内在增殖性和外在扩张性本质决定了资本积累绝不会轻易达到历史极限。资本家阶级为了拓展资本的历史限度,不断寻求资本的空间扩张,进而推动资本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的资本全球...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资本的历史生成向度考察
    一、资本的历史发生
        (一) 资本的发生前史之一:主体从客体中分化
        (二) 资本的发生前史之二:个体从总体中分化
    二、资本的历史使命
        (一) “历史使命”的范畴界定
        (二) “资本的历史使命”的命题探源
    三、资本的历史限度
        (一) 马克思语境中的“Limitation”
        (二) 资本的历史限度浅层构解
第二章 资本的双重历史使命
    一、资本的物质积聚使命: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
        (一) 资本积累的历程:剩余劳动成为资本
        (二) 资本积累的表征:创造巨大的生产力
        (三) 资本积累的后果:资产阶级越来越成为多余
    二、资本的主体塑造使命: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一) 无产阶级摆脱贫困积累的夙愿:塑造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二) 无产阶级受制贫困积累的宿命:塑造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三) 贫困积累的结果:无产阶级走向真正的工人联合
第三章 资本历史使命的限度
    一、内在矛盾:资本在“自我扬弃”中走向历史极限
        (一) “自我扬弃”的逻辑旨归
        (二) 资本内在矛盾的二重向度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限度:资产阶级“富到极致”
        (一) 资本在突破自然界限中实现膨胀
        (二) 资本在突破道德界限中趋近极限
    三、贫困积累的历史限度:无产阶级“穷到极致”
        (一) 资本矛盾的“四个界限”与贫困积累
        (二) 贫困积累的内外动因
        (三) 无产阶级被异已力量推向赤贫
    四、资本的历史极限表征:生产力发展困境与无产者生存绝境
        (一) 生产力的发展困境
        (二) 无产者的生存绝境
第四章 资本拓展其历史限度的路径——资本的空间扩张
    一、资本的空间扩张:资本的空间转移与贫困的空间转移
        (一) 资本空间转移的两条路径
        (二) 贫困空间转移的两个层面
    二、资本积累的空间转移:资本向发达国家聚拢
        (一) 发达国家的资本空间化
        (二) 发达国家的空间资本化
    三、贫困积累的空间转移:贫困向后发展国家积聚
        (一) 物质贫困向后发展国家积聚
        (二) 环境贫困向后发展国家积聚
        (三) 人的发展贫困向后发展国家积聚
    四、资本空间扩张的限度:世界两极化趋向极限——社会主义革命爆发
第五章 资本历史使命的中国境界
    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权:贫困积累有余与资本积累不足下的产物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条件成熟:无产者贫困积累趋向极限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弥补资本积累不足的缺陷
    二、中国资本的双重历史使命: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培养高度文明的人
        (一) 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
        (二) 培养高度文明的人的历史使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本论》第1卷首版在日本的收藏和1920年代的马克思热潮[J]. 大村泉,盛福刚.  现代哲学. 2018(05)
[2]马克思论资本的矛盾性质[J]. 宫敬才.  社会科学论坛. 2018(03)
[3]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路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J]. 陈玉琛.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17(02)
[4]《资本论》及其手稿在日本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杨立国.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21)
[5]从资本逻辑走向人的逻辑[J]. 韩庆祥.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7(07)
[6]从全球资本主义到世界社会主义——萨米尔·阿明思想评析[J]. 汪信砚,周可.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3)
[7]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与历史极限[J]. 张三元.  江汉论坛. 2016(07)
[8]苏联《资本论》研究的演进轨迹及其启示[J]. 张科晓.  理论月刊. 2016(01)
[9]论人的历史性存在方式——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物化社会关系的一种理解[J]. 郝继松.  大连大学学报. 2013(05)
[10]社会主义诞生条件的分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J]. 鲁品越.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3 (08)



本文编号:304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4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b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