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罗伯特·帕特南民主政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22:00
  论文主要选择“和顺镇”这个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乡镇为对象,论述其中体现的和谐美。和谐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深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和顺镇的先祖是在明代大规模的戍边运动中从中原移民而来的,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同时又因其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使和顺镇的文化呈现一种“中西兼容,以中国正统文化为主”的模式。论文选取和顺的建筑与和顺人的生活状态两大方面来阐述和顺文化中体现的和谐美;其次探讨和顺文化中呈现和谐美的成因;最后着眼于和顺的现在,对促进其当代的发展内蕴着的优点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剖析。结论是,和顺文化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和顺人在历史纵向和横向上都坚持着一种“时中”的处事原则,体现在环境建筑等方面有一种和谐、优美、淡雅的特点,体现在人的关系上则展现出一种儒雅、平和、进退结合的气质。鉴于和顺文化的特点,发展文化乡镇旅游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是其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和顺建筑中体现的和谐美
    一、建筑选址中体现的和谐美
    二、建筑群体布局中体现的和谐美
        (一) 建筑群在整体空间上按一定的原则相互协调
        (二) 建筑群体之间在色调和形制上要和谐
        (三) 各种文化类型的建筑物相互映衬
    三、单体建筑中体现的和谐美
        (一) 中西建筑元素的揉合
        (二) 多种建筑风格的结合体
    四、小结
第三章 和顺人生活状态中的和谐美
    一、国家对和顺的承认
        (一) 政治权力的表征——军队占领
        (二) 文化教化
    二、和顺人的生活
    三、和顺人主动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一) 儒与商的和谐
        (二) 农与儒的和谐
        (三) “说”与“被说”的辩证和谐
第四章 和顺文化中和谐美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的因素
        (一) 历史原因
        (二) 地理区位原因
    二、主观方面的因素
        (一) 历时性上坚持“时”
        (二) 共时性上讲究“和”
    三、小结
第五章 和顺的现状与发展
    一、时代的发展使和顺面临重振辉煌的课题
    二、和顺旅游业发展的出路
        (一) 积淀深厚的和谐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 构建内外和谐的发展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 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来说
        (二) 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看
    四、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结论
        (一) 和顺建筑中体现的和谐美
        (二) 和顺人生活状态的和谐美
        (三) 和谐美呈现的原因
        (四) 和顺的现状及出路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以云南腾冲县和顺镇为例[J]. 谭庆莉.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2]古镇如何实现文化旅游开发[J].   前进论坛. 2009(03)
[3]论古村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 闫喜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3)
[4]云南省腾冲和顺侨乡宗祠社会功能分析[J]. 段家开.  保山师专学报. 2008(06)
[5]云南和顺地景中的国家象征民间化过程[J]. 方怡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6]顺天应人 崇儒重文——云南保山和顺镇古建筑初探[J]. 高勇,杨磊.  建筑. 2007(17)
[7]“崇新会”——和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J]. 鲁兴勇.  保山师专学报. 2007(04)
[8]试论“中和”之美[J]. 米玉婷.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9]关于和谐旅游的伦理思考[J]. 韩玲,王能武.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6(03)
[10]浅析和顺古镇民居建筑的文化特色[J]. 杨素红.  保山师专学报. 2006(01)

硕士论文
[1]和谐旅游的经济学视角研究[D]. 刘晓.中国海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5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75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2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