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4:03

  本文关键词: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开始了艰难的政治转轨进程,这是前共产主义地区所进行大变革的有机组成。因此,对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的研究对于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由于所具有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动向日益为各国所关注。目前,该国所进行的政治转轨活动已经对其政治、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其政治转轨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今后的总体发展态势,同时,对于我们更好地搞好对外开放,稳定周边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哈萨克斯坦独立十多年来,逐步摆脱俄罗斯的控制,正步入探索独立自主建设国家的轨道上来。在政治制度方面,哈萨克斯坦已放弃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绝对领导,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在政治转轨的同时,哈萨克斯坦基本上保持了国内政治稳定、社会平稳过渡的局面。这种稳定是基于“总统强,议会弱”“领袖强,,政党弱”的权力架构。本文旨在通过对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进程及转轨影响因素的分析,说明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后的现状与特点。 综合与比较相结合是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本文按如下逻辑体系展开: 第一部分,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进程。 首先指出,哈萨克斯坦的政治转轨始于苏联解体和哈萨克斯坦独立。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哈萨克斯坦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的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共和国独立后政治转轨的前奏。 其次,论述了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政治转轨的进程问题。哈萨克斯坦转轨之初,在政治和经济改革方面迈出的步伐过大,致使国内党派林立、社会矛盾尖锐,上层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激烈,最终导致第一届议会的被迫解散。第二届议会是哈萨克斯坦首次在多党制基础上举行的选举,反对派与总统和政府派势均力敌。新议会的选举一度使哈国内政治局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然而,政见相左,权力之争再次导致了此届议会的夭折。在议会空白期中,总统利用特殊的权力调整对内、对外的现 WP=3 行政策,从而加强自己的权力。在第三届议会选举中反对派的力量被打压,政局走向稳定,总统集权制得以确立和发展。 第二部分,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评析。 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的现状和进程中的一些特点,并且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特点的四个主要因素。 在这部分首先论述了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前通过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从而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独立的同时走上了转轨之路,国家的阶级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从一党执政到多党竞争、从议行合一到三权分立的转变既改变了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又是仿照西方模式建构政治体制,国家政权的行使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于此,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原则在转轨之初便在理论和政策上得以确立,但在实际运作上却与西方存在着较大差别,这种差别正是转轨中的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连同议会、总统和政府、司法机关及其相互关系的特点所在。这些特点表现为总统强、议会弱的权力结构,发育不良的多党制,领袖起决定作用的转轨进程。 接着重点分析了形成上述这些特点的相关性因素。 从历史文化传统看,哈萨克斯坦社会中保留的浓厚宗法思想和苏联政治体制残留的高度集权特征对哈萨克斯坦的政治转轨产生着相当大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方面看,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经历了政治上由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向西方多党议会民主制(总统集权制)、经济上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双重转轨。而转轨中的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稳定,是政治转轨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从民族宗教方面看,各民族间已存在且被政治转轨激化的民族矛盾有可能干扰政治转轨,甚至打断政治转轨进程。目前哈萨克斯坦国内存在哈萨克族与俄罗斯族之间矛盾复杂、部族主义抬头、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死灰复燃等民族问题,若处理不好,将直接威胁到政局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从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来看,中亚国家的独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中亚地区 WP=4 的安全、稳定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哈萨克斯坦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大国和地区国家均以不同方式对其施加影响,包括: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力和经济诱惑,伊斯兰国家的感情召唤和宗教渗透,同为转轨之路上的俄罗斯的示范效应,与之毗邻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展示作用。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影响了哈萨克斯坦转轨十余年的发展轨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政治转轨的未来。 当然,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尚未完全结束。对于这一动态过程及其表现的特点,我们的认识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然而,回顾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从动荡走向稳定的政治转轨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即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适合本国国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国家的繁荣稳定与长期发展,国家才有前途,人民才有希望。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 政治转轨 因素 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736.1
【目录】:
  • 一、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进程9-21
  • (一)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启动的背景9-11
  • 1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9-10
  • 2 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改革10-11
  • (二)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启动及初步发展11-19
  • 1 第一届议会与总统的斗争12-13
  • 2 总统同反对派的斗争与第二届议会的解散13-16
  • 3.1995 年议会空白期,总统权力的加强16-19
  • (三)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推进与总统集权制的确立19-21
  • 1 新议会选举中反对派力量的削弱19-20
  • 2 总统连任与总统集权制的确立和发展20-21
  • 二、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评析21-40
  • (一)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的现状与特点22-27
  • 1 “总统强、议会弱”的权力结构22-25
  • 2 名不副实的多党制25-27
  • (二)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进程的特点27-30
  • 1 政治转轨同时构建独立民族国家27-29
  • 2 先激烈后缓和的政治转轨进程29-30
  • (三) 影响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的主要因素30-40
  • 1 历史文化因素30-32
  • 2 经济发展因素32-34
  • 3 民族宗教因素34-36
  • 4 外部环境因素36-40
  • 结束语40-42
  • 附 表42-44
  • 参考文献44-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静峰;哈萨克斯坦民族关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吴琳琳;哈萨克斯坦反腐败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哈萨克斯坦政治转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12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9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