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多元时代的国家认同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06:08
  在过去,人们信奉本地域、本民族的宗教和文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民俗充分认可,并产生一种独特的民族归属感和忠诚度。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光靠民族认同显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集体认同的需求,民族主义的封闭性、排他性也会造成更多问题,而且容易走向极端民族主义。一方面,全球化的推进带给全世界空前的繁荣,但是另一方面,多样的文化、多元的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的碰撞与融合也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特别是多民族国家在面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政治时遭遇的国家认同危机。巴以冲突、印巴冲突等老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叙利亚危机又已经困扰世界六年多,大量难民涌向欧洲形成的难民危机也已经成为摆在世界面前的新课题。宪法爱国主义观念最早由前西德的施特恩贝格尔提出。哈贝马斯是宪法爱国主义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具影响力的发扬者。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和传统的国家认同观念不同,主张在不同于以往的现代,我们应该致力于让民主协商和权利更加制度化,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仅仅依靠对特殊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对民族群体的认同。哈贝马斯主张在多元文化这一现状下,全体人民的政治共识是宪法,而且这个宪法需要经过公民的普遍协商,而且条文具体公开并受到广泛认可...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综述
        2. 国外研究综述
二、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理论渊源
    (一)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全球化与国家认同危机
    (二)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理论背景
        1. 康德的普世主义情怀:世界公民
        2. 雅斯贝尔斯普世主义愿景:世界和平与世界秩序
        3. 施特恩贝格尔的宪法爱国主义
    (三)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理论基础
        1. 世界主义价值观
        2. 后民族主义国家观
        3. 民主商谈政治文化
三、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
    (一) 基础:政治公共领域
    (二) 关键:民主商谈
    (三) 目标:理性集体认同
四、关于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争鸣
    (一) 质疑
        1. 民族主义难以逾越的现实有效性
        2. 宪法的普世价值不足以维持社会凝聚力
        3. 现实可行性:无法实现的“乌托邦”?
    (二) 辩护
        1. 民族国家在当代全球化、多元文化压力下的困境和出路
        2. 基于宪法的社会团结纽带是否真的过于单薄?
        3.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现实支持例证
    (三) 宪法爱国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创新和发展
五、结语: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一) 寻求新模式,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国家认同
    (二) 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主动迎接全球化,积极融入世界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盟的价值观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王士琛.  公共外交季刊. 2015(03)
[2]论国家认同概念的阶级性内核[J]. 宁乐锋.  理论导刊. 2015(08)
[3]有效防范和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问题研究[J]. 张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4]民族国家的内在边界:基于欧洲的讨论[J]. 张金岭.  贵州民族研究. 2014(11)
[5]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认同[J]. 王乐.  党政研究. 2014(04)
[6]国家认同:全球化视野下的结构性分析[J]. 金太军,姚虎.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6)
[7]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与重构[J]. 王卓君,何华玲.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9)
[8]五个自治区国家认同的调查与研究[J]. 徐平,张阳阳.  民族研究. 2013 (04)
[9]论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以中国为例[J]. 徐黎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10]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认同”研究概述[J]. 李瑞君.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06)

博士论文
[1]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理论研究[D]. 许洁.南京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9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149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