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论“中体西用”模式的重估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1-05-18 10:38
  当下中国,坚守本土立场不动摇,继续向世界开放,以文明模式论之,"中体西用"概念最为贴切。有必要对"中体西用"模式进行重估与重构。鸦片战争后提出"中体西用",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无法沿保守主义、孤立主义之路径运行了,高纯度的中国话语模式已经发生动摇,标志了中国认知的进步。但是,未能发生自我革命的"中学为体"本质上还是保守主义的,不能拯救国家。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自我革命,既冲垮了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势力,也冲击了"中体西用"的折衷主义思路。至20世纪后期,学界发现"中体西用"并未死去,中国话语体系中依然活跃着"中体西用"的"影子"。"中体西用"模式为什么时沉时浮?因为此一模式与20世纪中国的变革之间存在复杂关系,揭示这种复杂关系,也就是对其进行重估。否定"中学为体",容易陷入"全盘西化",事实上不可行。如何对"中学"进行重构?"中学"纵然为体,仍需自我革命。如不能对传统文化继续进行自我批判,便无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对"西用"进行重构?"西学"固然为"用",但不可倒退为单纯的器物之用。中国必须继续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章来源】:学术界.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中体西用”模式的缘起及初期遭遇
二、“中体西用”的沉浮与20世纪中国变革的复杂性关系
三、“中体西用”的历史性重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孙家鼐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首倡者[J]. 益之.  社会科学战线. 1984(03)



本文编号:3193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193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2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