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韩国进步政党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08:11

  本文关键词:韩国进步政党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代民主政治是代议制的民主政治。近代民主政治和政治组织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当前的政党是近代民主政治和政治组织发展的产物,代议制民主主义中政党的作用意味的是政治自身。因此,无论理念或体制有何差别,当前几乎所有国家中都存在政党。 韩国政党政治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政治混乱中很多政党的产生和灭亡也在不断持续。虽然这些政党中大部分是以保守政党为主,但韩国政党政治的历史中也一直存在进步政党。但是,经历分裂和战争后,南北韩在意识形态上呈现对立特点,在这种冷战的意识形态下很难允许进步政党的产生。 从李承晚政权的建立至今,韩国政治体系是由大部分的保守右翼政党来掌控的。在右翼政党内部,各种理念不同的政党通过相互竞争促进自身政治性的发展。如果将民主性的竞争看作是政治和社会健全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过去60年的韩国政治可以说是畸形的、落后的。 本论文主要对1945年韩国解放以来,韩国的政党政治、进步政党和以民主劳动党进军议会为起始点的进步政党实质性参与政治等相关情况进行了探究。 对于上世纪的韩国,美苏冷战和韩国战争所导致的分裂格局成为了一种常态,反共意识形态及其所形成的集权型的政治结构导致了威权主义体制的产生,,这些因素为解放后进步政党的形成制造了很多困难。另外,由于分裂格局而导致的意识形态上存在的狭隘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国民意识的僵直化、单纯化、两极化,这些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产生进步政党的制约因素。除此之外,根据既有政党利益制定的政党法、选举法以及国家安全法同样是作为先进政治力量的进步政党需要克服的障碍。 在过去60年间始终无法找到出路的韩国政治社会中,2004年4月的国会议员选举给韩国政治社会带来了希望。也就是这次选举后,作为进步政党的民主劳动党以“第三党”的身份进入议院。其结果并不是瞬间带来的,而是在过去60年的韩国政党政治史中,经受各种压迫和困难后结出的进步政党的果实。 笔者是民主劳动党的党员。因此本论文目的在于以笔者的党内活动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为基础,对解放后韩国政党政治历史中出现的主要进步政党的特征、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行考察。特别是以韩国民主劳动党在韩国政治中的意义及局限性为基础,谋求民主劳动党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论文把从1945年解放以后到现在的韩国政党政治史进行概括,对其中的进步政党的活动进行分时期考察,并对以后民主劳动党的建党过程和当前民主劳动党的位置及面临的以后课题加以展望。
【关键词】:韩国政党政治 进步政党 民主劳动党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31.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9
  • 第一节 主题选定背景和研究目的7
  • 第二节 文献综述7-8
  •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8-9
  • 第二章 韩国的政党政治9-25
  • 第一节 政党的一般概念9-10
  • 一、 政党的定义10
  • 第二节 韩国政党政治的特征10-12
  • 第三节 韩国政党政治的发展过程12-25
  • 一、 美军占领时期和李承晚政权时期(1945年~1960年4月)12-14
  • 二、 419革命和第二共和国(1960年~1961年5月)14
  • 三、 516军事政变朴正熙政权时期(1961年5月~1979年10月)14-17
  • 四、 新军部的登场和‘六月抗争’时期(1979年10月~1987年6月)17-19
  • 五、 “6月抗争”以后和卢泰愚政权(1987年6月~1992年12月)19-21
  • 六、 军部政权的平息和文民政府的登场(1993年2月~现在)21-25
  • 第三章 韩国进步政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5-35
  • 第一节 进步和进步政党的概念25-26
  • 一、 进步的概念25-26
  • 第二节 韩国进步政党的形成和发展26-35
  • 一、 韩国进步政党的形成背景26-27
  • 二、 进步政党的发展过程27-35
  • 第四章 韩国进步政党实质性的政治参与:“以民主劳动党的相关事例为中心”35-47
  • 第一节 民主劳动党的创立35-39
  • 一、 创立背景及过程35-37
  • 二、 民主劳动党的纲领和政策37-39
  • 第二节 通过选举看民主劳动党39-47
  • 一、 2000年4月第16届国会议员总选举39-40
  • 二、 2002年12月第16届总统选举40-42
  • 三、 2004年4月第17届国会议员选举42-44
  • 四、 2006年5月地方选举44-45
  • 五、 2007年12 月第 17 届总统选举及后续情况45-47
  • 第三节 小结47
  • 第五章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彭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金正帅;当代西方执政党建设及启示[J];前沿;2005年10期

3 余小平;;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鲁开垠;;论中国党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王树臣;;我国政党建设相互促进关系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5期

7 廖继红;;参政党建设目标探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许荣斌;;试论公共治理的中国模式——以上海市某街道“党建共建”活动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9 朱成志;;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J];学理论;2010年23期

10 潘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刚;郝煜华;;政党政治的财政基础——政党财政类型的比较与借鉴[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红凛;;现代化、法治化与规范化——关于政党建设与政党治理的三点思考[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3 王韶兴;;政党职能问题探讨[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4 杨爱珍;;开拓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的新角度[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6 麦群忠;;学习型政党内涵及基本特征浅述[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喜庆;;加强政党理论研究 积极探索政党制度建设的特点和规律[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忠松;;实现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和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康立群;;孙中山党德思想初探[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10 石建国;;全球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考量因素[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浩荣邋张滨阳;为解粮困,朝鲜劳动党号召“全国支援农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本报驻朝鲜记者 赵嘉鸣;光辉的历程[N];人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张锦芳、宫一栋;朝劳动党中央书记会见我记协代表团[N];人民日报;2002年

4 记者 荣燕;刘淇会见朝鲜劳动党友好考察团[N];人民日报;2006年

5 周之然;刘云山与朝鲜劳动党领导人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07年

6 记者赵嘉鸣;朝鲜劳动党中央欢宴中共代表团[N];人民日报;2002年

7 ;王家瑞会见朝鲜客人[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金正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电贺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N];人民日报;2006年

9 记者 胡欣;李克强会见朝鲜劳动党平安北道代表团[N];辽宁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高浩荣;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容淳抵韩访问[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丽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2 王汝坤;人性与政治的原则[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何强;欧洲社会党执政经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泽渊;韩国进步政党运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张冠男;政党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凌伯韬;政党国家体制的变迁与演进[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杜梓瑜;政党整合:历史考察与现实路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无形政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真真;文学艺术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社会化[D];中南大学;2010年

7 薛诚;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政党文化观初探[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吉寿;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徐红;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磊;中国共产党与人大关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韩国进步政党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19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