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论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及解决路

发布时间:2017-04-22 17:59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及解决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与中亚是山水相连地区,是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的。中亚地处亚洲的中部,中亚是“中部亚洲”或者“中央亚细亚”的简称。本文所指的中亚主要是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五个原属苏联的独立国家,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中亚从国际法律上和事实上获得了独立,这一地区很快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地区,刚刚迈入21世纪的全球就遭到了令人发指的“9.11”恐怖袭击,这一事件使得中亚在全球的战略地位迅速凸显。中国与中亚在地理上直接相连,中国作为中亚的邻居,他们的共同边界有3000多公里,这在世界上都可以算是相当长的一条共同边界。 从地缘角度说,中国与中亚山水相连,同源跨界民族较多,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在中亚及周边国家活动猖獗,尤其是“东突”、恐怖分子内外勾结,该地区极易成为外部势力渗透和干涉的通道。处理好这一地区的安全问题,对巩固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维护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进入21世纪,中国更注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完成现代化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及周边环境,所有这一切都将是难以想象的。从能源角度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呈现增长的趋势,而我们的近邻中亚又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中国与中亚的更进一步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但21世纪初期的9.11,使得中亚这一次地区上升为相对重要地区。美国的势力逐渐进入这里,中俄美在政策和利益竞争方面,都与上合组织关系复杂,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中俄通过上合组织加紧外交和安全领域的合作,抵制了美国谋求中亚安全保障和政治发展主导权的政策意图。此时的中亚各种力量云集,这样的形势对于其近邻中国是十分不利的。中国应该充分了解这中情形,分析中国与中亚合作的制约因素,并寻求解决路径,这对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经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和中亚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各取所需的特殊的利益关系,以及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后,恐怖主义势力在中亚及周边国家的蔓延,中国有必要分析中国与中亚合作中的制约因素,来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这对中国和中亚的合作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 中亚 区域合作 制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15.3;D822.3;D73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5
  • 1.1 选题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方法14
  • 1.4 创新之处14-15
  • 第2章 制约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的历史因素15-21
  • 2.1 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历史渊源15-17
  • 2.1.1 对中亚概念的简单阐释15-16
  • 2.1.2 历史上中国和中亚的关系16-17
  • 2.2 由于历史渊源,引发中亚国家对华防范17-21
  • 第3章 阻碍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的民族宗教因素21-29
  • 3.1 中亚国家内部民族问题复杂21-23
  • 3.1.1 中亚五国民族构成21-22
  • 3.1.2 民族问题对中亚发展的影响22-23
  • 3.2 宗教极端主义对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的影响23-25
  • 3.3 恐怖主义对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的威胁进一步扩大25-26
  • 3.4 “三股势力”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大隐患26-29
  • 第4章 制约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的经贸因素29-35
  • 4.1 中国与中亚经贸关系发展现状29-31
  • 4.2 从现状分析制约中国与中亚各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31-35
  • 4.2.1 商品贸易结构失调31
  • 4.2.2 中亚的市场特点31-32
  • 4.2.3 基础设施比较落后32
  • 4.2.4 大国在中亚的角逐32-33
  • 4.2.5 缺乏相应政策的有利支持33-35
  • 第5章 制约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的大国因素35-43
  • 5.1 中亚的地缘位置及对大国的作用35-36
  • 5.1.1 中亚占据特殊的地缘政治位置35-36
  • 5.1.2 中亚具有丰富的战略资源36
  • 5.2 大国在中亚的角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6-43
  • 5.2.1 制约中国与中亚合作的俄罗斯因素37-39
  • 5.2.2 美国进驻中亚地区及对中国的影响39-40
  • 5.2.3 日本、印度与中亚合作对中国的影响40-43
  • 第6章 从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的制约因素中寻求解决路径43-49
  • 6.1 弘扬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合作理念,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作用43-44
  • 6.2 改善中国的形象,提高中国在中亚的“软力量”的影响44-46
  • 6.3 中国应加强与美国的合作46-47
  • 6.4 中国应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47-49
  • 总结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友国;;论析中亚的战略资源价值及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以国际政治的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尚大鹏;;立足机制化制度化建设的上海合作组织[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8期

3 何妍;石松;;安全合作中的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比较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6年08期

4 吴大辉;新世纪初的独联体:转机与挑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2期

5 高飞;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综述[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04期

6 许涛;;构建区域合作安全的尝试——兼论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的新问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1期

7 王晓泉;;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演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3期

8 岩下明裕;包毅;;上海合作组织与日本:一起行动重新构建欧亚共同体[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03期

9 史崇理;;毒品贸易与上海合作组织:前景与矛盾[J];俄罗斯研究;2007年03期

10 孙凌云;;国际视野中的“上海合作组织”[J];国际观察;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及解决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0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b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