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16:02
“意识形态”从托拉西的启蒙观念学开始,经过黑格尔、特别是马克思的理论积淀,再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滥觞,经历了曲折的理论历程。在辩证的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詹姆逊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把后现代主义放到晚期资本主义现实中进行分析,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揭示了差异和异质的后现代主义不过是掩盖晚期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意识形态面纱;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在资本的庞大助力下为身处其中的人所带来的是虚幻的空想,是时间、空间、自然、人性与乌托邦的悖论;在击碎理性后,它把人类囚禁在永恒的“当下”;这“当下”——晚期资本主义——在寓教沦为寓言、寓情成为调情、寓乐变为享乐的背后是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共谋的商品同化和与金融资本同构的金钱逻辑;而要打碎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幻象必须以唯物史观的视域,在总体性的全景下,从“现实存在的乌托邦”汲取力量,用“政治无意识”和“认知测绘”的理论武器坚守意识形态批判的阵地,从而在全球化的当下去凝塑全球性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在论文中,笔者贯通詹姆逊分属不同学术时期、相对孤立的理论,梳理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批判的全景。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第1章 詹姆逊意识形态理论溯源
1.1 意识形态理论的启明
1.1.1 启蒙之光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理论创立
1.1.2 批判之靶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学理论义转折
1.2 意识形态理论的积淀
1.3 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变奏
1.3.1 肯定性意识形态学说
1.3.2 否定性意识形态学说
1.4 意识形态理论的滥觞
1.5 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维度
第2章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2.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视域——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
2.1.1 历史主义困境的解释模式
2.1.2 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
2.2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阵地——政治无意识学说
2.2.1 后结构主义反阐释潮流与结构主义阐释策略
2.2.2 “政治无意识”的功能
2.2.3 “政治无意识”的显影
2.2.4 “政治无意识”的同心框架
2.3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全景——总体性批判理论
2.3.1 总体性的三个维度
2.3.2 总体性的批判策略
2.4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探测仪——认知测绘理论
2.5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策源地——现实存在的乌托邦
2.5.1 乌托邦存在的困境
2.5.2 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中乌托邦存在的困境
2.5.3 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中乌托邦的现实存在
第3章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现实批判
3.1 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迷宫
3.1.1 资本主义三个分期与晚期资本主义
3.1.2 资本主义文化三种形式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
3.2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3.2.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异质性
3.2.2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性
3.2.3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祛蔽
3.3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
3.3.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乌托邦
3.3.2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悖论
3.3.3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封闭性
3.3.4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与消费社会的共谋
3.3.5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与金融资本的同构
结语:一次悲壮的豪赌——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乌托邦诉求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问题——詹姆逊与中国现代性道路的选择[J]. 李世涛. 东南学术. 2005(05)
[2]寓言的力量和困境——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J]. 孔令斌.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9)
[3]马克思主义场域中的哲学改造与冲突[J]. 王振林. 文史哲. 2005(05)
[4]超越文本:詹姆逊的泛文本理论与批评[J]. 董希文. 学术论坛. 2005(08)
[5]生命意义的觉解与辩证法的任务[J]. 王天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6]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J]. 姚大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7]论詹姆逊“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批评理论[J]. 李广仓.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8]理论的丑闻:詹姆逊论现代性——评《单一的现代性》[J]. 玛丽亚·伊莉莎,王逢振. 外国文学. 2005(03)
[9]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向——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J]. 蓝水,熊筝.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10]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J]. 冯勤. 社会科学研究. 2005(03)
本文编号:329960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第1章 詹姆逊意识形态理论溯源
1.1 意识形态理论的启明
1.1.1 启蒙之光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理论创立
1.1.2 批判之靶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学理论义转折
1.2 意识形态理论的积淀
1.3 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变奏
1.3.1 肯定性意识形态学说
1.3.2 否定性意识形态学说
1.4 意识形态理论的滥觞
1.5 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维度
第2章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2.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视域——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
2.1.1 历史主义困境的解释模式
2.1.2 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
2.2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阵地——政治无意识学说
2.2.1 后结构主义反阐释潮流与结构主义阐释策略
2.2.2 “政治无意识”的功能
2.2.3 “政治无意识”的显影
2.2.4 “政治无意识”的同心框架
2.3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全景——总体性批判理论
2.3.1 总体性的三个维度
2.3.2 总体性的批判策略
2.4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探测仪——认知测绘理论
2.5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策源地——现实存在的乌托邦
2.5.1 乌托邦存在的困境
2.5.2 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中乌托邦存在的困境
2.5.3 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中乌托邦的现实存在
第3章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现实批判
3.1 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迷宫
3.1.1 资本主义三个分期与晚期资本主义
3.1.2 资本主义文化三种形式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
3.2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3.2.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异质性
3.2.2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性
3.2.3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祛蔽
3.3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
3.3.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乌托邦
3.3.2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悖论
3.3.3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封闭性
3.3.4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与消费社会的共谋
3.3.5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与金融资本的同构
结语:一次悲壮的豪赌——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乌托邦诉求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问题——詹姆逊与中国现代性道路的选择[J]. 李世涛. 东南学术. 2005(05)
[2]寓言的力量和困境——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J]. 孔令斌.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9)
[3]马克思主义场域中的哲学改造与冲突[J]. 王振林. 文史哲. 2005(05)
[4]超越文本:詹姆逊的泛文本理论与批评[J]. 董希文. 学术论坛. 2005(08)
[5]生命意义的觉解与辩证法的任务[J]. 王天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6]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J]. 姚大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7]论詹姆逊“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批评理论[J]. 李广仓.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8]理论的丑闻:詹姆逊论现代性——评《单一的现代性》[J]. 玛丽亚·伊莉莎,王逢振. 外国文学. 2005(03)
[9]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向——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J]. 蓝水,熊筝.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10]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J]. 冯勤. 社会科学研究. 2005(03)
本文编号:3299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9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