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先秦咨议传统源流考辨

发布时间:2021-08-03 16:20
  咨议即咨询、商议,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传统,至迟起源于上古尧舜时代。西周初年,咨议活动频繁,文王、武王、周公等上层统治者对咨议传统高度重视,咨议逐渐发展为一种德行——咨。西周末年,厉、宣、幽等王阻塞言路,咨议传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春秋时期,咨议活动频繁,在继承西周传统的同时,出现了咨议对象扩大、咨议礼节减省、鉴戒功能凸显等若干新特点。逮至战国,壮大的士阶层主动游说诸侯卿相以宣传学说、求取禄位,古老的咨议传统因失去存在的土壤而走向终结,新的咨议传统因注入时代精神而焕发生机,礼贤下士及养士之风盛行正是其表现。此外,战国诸子假托圣贤著书,采用反映咨议传统的问对体来表达学术思想,以及《国语》等记录咨议行为典籍的编纂,亦可视为这一传统在战国时期的另类延续。 

【文章来源】:史志学刊. 2020,(02)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起源与发展:咨议传统渊源及其在西周时期的兴衰
二、复兴与变迁:春秋时期咨议传统的若干新特点
    (一)咨议范围扩大。
        1. 耆老。
        2. 史官等专业人员。
        3. 博物君子。
    (二)咨议礼节减省。
    (三)鉴戒功能凸显。
三、蜕变与延续:咨议传统在战国时代的际遇
    (一)礼贤下士。
    (二)养士之风。
    (三)托古之作。
四、结语
    (一)咨议即咨询、商议,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传统,有访、问、咨、谋、询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春秋时期的咨议传统蓬勃发展。
    (三)战国时期,春秋时代的血缘政治为地缘政治取代,学术下移,知识普及,平民逐渐成为知识阶层的主力,士人普遍游说诸侯以宣扬思想、求取禄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华简《厚父》与《孟子》引《书》[J]. 李学勤.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2]从战国楚简看“周公摄政无纪年”——兼谈上博八《成王既邦》简1释读[J]. 曲冰.  学术交流. 2013(11)
[3]春秋时期晋国家臣制考述[J]. 谢乃和.  史学月刊. 2011(10)
[4]试论西周瞽史的谏诫职责[J]. 过常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5]从上博简《武王践祚》看战国时期的古史编撰[J]. 晁福林.  史学理论研究. 2011(01)
[6]论《尚书》典谟[J]. 过常宝.  中国文化研究. 2009(03)



本文编号:3319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19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6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