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批判
发布时间:2021-08-08 16:12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开启的思想解放渐成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同时传入中国的大量社会思潮一时之间让人们莫衷一是。基尔特社会主义正是其中之一。张东荪以此鼓吹资产阶级改良,宣传社会主义。为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之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时隔百年,反观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学说体系并对此进行系统地、科学地批判,可以启示当今的意识形态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千疮百孔,政治动乱,经济衰退,文化交杂。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实用主义各家各派竞风流。知识分子们不遗余力地投身其中,极力宣扬自己选择的主义,希望来挽救中国。张东荪倡导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引发了关于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的辩论。张东荪作为参与众多论战的有志之士,顺应社会主义的时代潮流,历经“浑朴的社会主义趋向”论、“先资本主义再社会主义的阶段”说后,最后选定基尔特社会主义道路。尽管融入中国国情,但整个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内容、实质,都彻底悖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础上,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多元认识论”中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本质。内容上,资本主义剥削实质批判了借助资本主义实业改良的空想性;无产阶...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1.3.1 主要内容
1.3.2 创新之处
1.4 研究视角和方法
1.4.1 研究视角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与不足
1.5.1 研究难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源起与流变
2.1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缘起
2.1.1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
2.1.2 废除“工资制度”的理论基础
2.1.3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折衷性质
2.2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传入
2.2.1 五四时期的复杂背景
2.2.2 罗素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传入
2.3 五四时期张东荪社会主义思想的流变
2.3.1 “浑朴的社会主义趋向”论
2.3.2 “先资本主义再社会主义的阶段”说
2.3.3 基尔特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章 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分析与批判
3.1 “多元认识论”概述
3.1.1 认识论的理论来源
3.1.2 “多元认识论”综合概述
3.2 “多元认识论”的逻辑特征分析与批判
3.2.1 辩证思维对折衷思维的批判
3.2.2 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第四章 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内容分析与批判
4.1 开发实业的方案
4.1.1 开发实业以增富力
4.1.2 实业发展现状
4.1.3 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对资本主义实业改良的批判
4.2 伪劳农革命的推断
4.2.1 反对劳农专政以防止伪劳农革命
4.2.2 劳农阶级现状
4.2.3 无产阶级革命对伪劳农革命的批判
4.3 兴办教育的任务
4.3.1 兴办教育以启发民智
4.3.2 教育现状
4.3.3 历史唯物论对“文化主义决定论”的批判
第五章 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实质分析与批判
5.1 社会革命对社会改良的批判
5.1.1 渐造绅商阶级
5.1.2 区分学说上的社会主义和信仰上的社会主义
5.2 社会主义公有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
5.2.1 反对社会主义革命
5.2.2 惯行资本主义改良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职能民主制到基尔特社会主义——试析G·D·H·科尔的参与式民主理论[J]. 陈尧. 晋阳学刊. 2014(03)
[2]五四时期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评析[J]. 王景珍,张根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3]试析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 杨阳.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6)
[4]自由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诉求——略论20世纪20年代前后张东荪的心路历程[J]. 王红霞. 济宁学院学报. 2008(04)
[5]五四时期张东荪的社会主义思想述论[J]. 邱若宏. 长沙大学学报. 2007(03)
[6]“中国到自由之路”——罗素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化过程及其影响[J]. 林建华,聂新. 东岳论丛. 2006(06)
[7]评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J]. 宋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4)
[8]重评五四时期有关社会主义的两场争论[J]. 徐行.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9]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与康德的先验论[J]. 张慧彬. 社会科学战线. 1988(03)
博士论文
[1]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884-1984)[D]. 李柏红.河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知识与文化的通融—张东荪多元知识论初探[D]. 李红斌.西南民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30267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1.3.1 主要内容
1.3.2 创新之处
1.4 研究视角和方法
1.4.1 研究视角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与不足
1.5.1 研究难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源起与流变
2.1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缘起
2.1.1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
2.1.2 废除“工资制度”的理论基础
2.1.3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折衷性质
2.2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传入
2.2.1 五四时期的复杂背景
2.2.2 罗素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传入
2.3 五四时期张东荪社会主义思想的流变
2.3.1 “浑朴的社会主义趋向”论
2.3.2 “先资本主义再社会主义的阶段”说
2.3.3 基尔特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章 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分析与批判
3.1 “多元认识论”概述
3.1.1 认识论的理论来源
3.1.2 “多元认识论”综合概述
3.2 “多元认识论”的逻辑特征分析与批判
3.2.1 辩证思维对折衷思维的批判
3.2.2 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第四章 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内容分析与批判
4.1 开发实业的方案
4.1.1 开发实业以增富力
4.1.2 实业发展现状
4.1.3 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对资本主义实业改良的批判
4.2 伪劳农革命的推断
4.2.1 反对劳农专政以防止伪劳农革命
4.2.2 劳农阶级现状
4.2.3 无产阶级革命对伪劳农革命的批判
4.3 兴办教育的任务
4.3.1 兴办教育以启发民智
4.3.2 教育现状
4.3.3 历史唯物论对“文化主义决定论”的批判
第五章 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实质分析与批判
5.1 社会革命对社会改良的批判
5.1.1 渐造绅商阶级
5.1.2 区分学说上的社会主义和信仰上的社会主义
5.2 社会主义公有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
5.2.1 反对社会主义革命
5.2.2 惯行资本主义改良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职能民主制到基尔特社会主义——试析G·D·H·科尔的参与式民主理论[J]. 陈尧. 晋阳学刊. 2014(03)
[2]五四时期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评析[J]. 王景珍,张根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3]试析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 杨阳.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6)
[4]自由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诉求——略论20世纪20年代前后张东荪的心路历程[J]. 王红霞. 济宁学院学报. 2008(04)
[5]五四时期张东荪的社会主义思想述论[J]. 邱若宏. 长沙大学学报. 2007(03)
[6]“中国到自由之路”——罗素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化过程及其影响[J]. 林建华,聂新. 东岳论丛. 2006(06)
[7]评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J]. 宋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4)
[8]重评五四时期有关社会主义的两场争论[J]. 徐行.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9]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与康德的先验论[J]. 张慧彬. 社会科学战线. 1988(03)
博士论文
[1]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884-1984)[D]. 李柏红.河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知识与文化的通融—张东荪多元知识论初探[D]. 李红斌.西南民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30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3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