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城市社区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现状、问题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1-08-29 10:26
印度城市社区治理形成了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城市社区组织、公民志愿团体、私营企业、跨国公司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结构。通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PPP机制、社区公共事业的政社合作机制、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合作机制以及相关保障机制建设等,印度实现了城市社区贫困、妇女问题、儿童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社区治安等方面的合作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这当中仍存在合作内卷化、资金不足、立法不健全和主体行为越轨等问题。印度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实践为中国社区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应着力形成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体系、优化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多元主体治理能力。
【文章来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印度城市社区多元主体的合作关系
在社区身份和资格的基础上慢慢形成了共同规范与价值观,一方面,加强了居民对共同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形成了一种社会排斥,把共同体之外的社会成员排斥在外。因此,社区层面的合作开始从内部寻求一些机制,称之为合作的内卷化。[15]印度城市社区多元主体的合作内卷化主要由种姓制度与贫富差距两个因素导致。首先,种姓制度因素导致的合作内卷化。印度城市社区中种姓制度较为突出。种姓制度曾是印度最基本的社会制度,现在仍是最重要的社会结构[16],种姓制度具有先天的排斥性,这表现为,以种姓为基础的印度社会既是“自我维系的”(self contained)又是“绝对区隔的”(seregated),同时又以特定的等级和礼仪将他们相互联系。[17]种姓制度逐渐延伸出价值观的不平等,这种价值观的不平等表现为高级种姓对低级种姓的不认可。虽然在印度独立后政府先后出台了诸多法律,想要尽可能的减轻印度几千年来种姓制度带来的弊端,但在现实生活中这几乎不可能,复杂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中已渗入到民众的内心。其次,贫富差距问题导致的合作内卷化。印度城市社区生活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已日益突显,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印度社会生活中最严重的问题,贫民窟在印度城市社区中广泛分布,穷人与富人的分化与对立日渐明显。贫富差距延伸出消费水平的不平等,像中高收入水平的富人可享受保姆、安保服务,而生活在低层的贫民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水电等基础服务更是谈不上。据统计,印度最富有的20%的人口利用了印度公共医疗服务开支的33.1%,这个比例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三倍。这种边界分化在很大程度上更是阻碍了普通民众获取资格权利,也决定了城市社区中谁能获得服务,而谁又被排斥在外。换言之,如图2所示,在印度城市社区中,种姓制度与贫富差异逐渐演变成社会排斥,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与社会排斥共存,合作便开始寻求内部机制,这导致了合作内卷化。图3 印度城市社区治理合作金额
印度城市社区治理合作金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印度民族国家构建中应对复杂多样性的政治策略及其效果[J]. 和红梅,周少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6)
[2]印度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产生的背景、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 倪香芹. 南亚研究季刊. 2017(02)
[3]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再思考[J]. 程秀英,孙柏瑛.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4)
[4]印度大都市区治理:制度结构、实践困境及其原因分析[J]. 曹海军,刘少博.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1)
[5]印度腐败治理的现实镜鉴[J]. 于宏源. 人民论坛. 2016(S2)
[6]印度PPP模式下的外国投资发展路径及启示[J]. 沈梦溪. 国际经济合作. 2016(08)
[7]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增长“新常态”[J]. 文富德. 亚太经济. 2015(02)
[8]印度、爱尔兰软件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及启示[J]. 王轶南,刘琴. 经济师. 2015(02)
[9]从印度《外国捐赠管理法》看涉外非政府组织管理[J]. 蓝煜昕,张潮. 人民论坛. 2013(29)
[10]民主视角下的印度腐败原因探析[J]. 张树焕. 南亚研究. 2012(04)
本文编号:3370484
【文章来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印度城市社区多元主体的合作关系
在社区身份和资格的基础上慢慢形成了共同规范与价值观,一方面,加强了居民对共同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形成了一种社会排斥,把共同体之外的社会成员排斥在外。因此,社区层面的合作开始从内部寻求一些机制,称之为合作的内卷化。[15]印度城市社区多元主体的合作内卷化主要由种姓制度与贫富差距两个因素导致。首先,种姓制度因素导致的合作内卷化。印度城市社区中种姓制度较为突出。种姓制度曾是印度最基本的社会制度,现在仍是最重要的社会结构[16],种姓制度具有先天的排斥性,这表现为,以种姓为基础的印度社会既是“自我维系的”(self contained)又是“绝对区隔的”(seregated),同时又以特定的等级和礼仪将他们相互联系。[17]种姓制度逐渐延伸出价值观的不平等,这种价值观的不平等表现为高级种姓对低级种姓的不认可。虽然在印度独立后政府先后出台了诸多法律,想要尽可能的减轻印度几千年来种姓制度带来的弊端,但在现实生活中这几乎不可能,复杂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中已渗入到民众的内心。其次,贫富差距问题导致的合作内卷化。印度城市社区生活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已日益突显,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印度社会生活中最严重的问题,贫民窟在印度城市社区中广泛分布,穷人与富人的分化与对立日渐明显。贫富差距延伸出消费水平的不平等,像中高收入水平的富人可享受保姆、安保服务,而生活在低层的贫民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水电等基础服务更是谈不上。据统计,印度最富有的20%的人口利用了印度公共医疗服务开支的33.1%,这个比例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三倍。这种边界分化在很大程度上更是阻碍了普通民众获取资格权利,也决定了城市社区中谁能获得服务,而谁又被排斥在外。换言之,如图2所示,在印度城市社区中,种姓制度与贫富差异逐渐演变成社会排斥,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与社会排斥共存,合作便开始寻求内部机制,这导致了合作内卷化。图3 印度城市社区治理合作金额
印度城市社区治理合作金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印度民族国家构建中应对复杂多样性的政治策略及其效果[J]. 和红梅,周少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6)
[2]印度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产生的背景、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 倪香芹. 南亚研究季刊. 2017(02)
[3]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再思考[J]. 程秀英,孙柏瑛.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4)
[4]印度大都市区治理:制度结构、实践困境及其原因分析[J]. 曹海军,刘少博.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1)
[5]印度腐败治理的现实镜鉴[J]. 于宏源. 人民论坛. 2016(S2)
[6]印度PPP模式下的外国投资发展路径及启示[J]. 沈梦溪. 国际经济合作. 2016(08)
[7]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增长“新常态”[J]. 文富德. 亚太经济. 2015(02)
[8]印度、爱尔兰软件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及启示[J]. 王轶南,刘琴. 经济师. 2015(02)
[9]从印度《外国捐赠管理法》看涉外非政府组织管理[J]. 蓝煜昕,张潮. 人民论坛. 2013(29)
[10]民主视角下的印度腐败原因探析[J]. 张树焕. 南亚研究. 2012(04)
本文编号:3370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7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