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加坡是个移民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因此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新加坡社会稳定的基础。从1965年建国至今,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经历了学习西方、复兴儒家传统思想、进行共同价值观建设三个阶段。共同价值观是为了应对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重构、国内民众价值观迷茫、社会传统文化根基受冲击而提出的。它起到了巩固执政党地位,促进经济发展,避免或减缓社会冲突的作用。在共同价值观建设过程中,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以个人家庭为起点,维护共同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以社会学校筑阵地,构建共同价值观的价值基石;以国家政府作指引,提供共同价值观的秩序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给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价值观建设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社会多渠道参与,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应努力将价值观建设与人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给人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执政党要重视自身队伍建设,保持党的活力。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政府管得过严,实行苛刻的威权主义;精英主义导致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实用主义带来的过度物质化。我国与新加坡同属亚洲文化圈,具有诸多相似性。但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基本国情、改革方式上仍存在差异,所以可以在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借鉴性与创新性、总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上向新加坡借鉴学习。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时,一要重视家庭伦理教育,树立个人正确价值观。二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多方位联动格局。三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加坡 共同价值观 建设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33.9;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6
- 一、选题背景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2-14
- 四、研究方法14-16
- 第一章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概述16-26
- 1.1 共同价值观提出的背景16-17
- 1.1.1 20世纪60年代休养生息振兴国力16
- 1.1.2 20世纪70年代复兴儒家传统文化16-17
- 1.1.3 20世纪90年代提出共同价值观17
- 1.2 共同价值观内涵17-21
- 1.2.1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18
- 1.2.2 家庭为根,社会为本18-19
- 1.2.3 社会关怀,尊重个人19-20
- 1.2.4 协商共识,避免冲突20
- 1.2.5 种族和谐,宗教宽容20-21
- 1.3 共同价值观的特点21-22
- 1.3.1 形式简洁易于群众理解接受21-22
- 1.3.2 内容具体便于与民生建设相结合22
- 1.3.3 与法律规定相配合利于广泛推行22
- 1.4 共同价值观的作用22-26
- 1.4.1 巩固执政党地位23
- 1.4.2 促进经济发展23-24
- 1.4.3 解决价值冲突24-26
- 第二章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举措及其经验教训26-38
- 2.1 以个人家庭为起点,维护共同价值观的文化根基26-29
- 2.1.1 维护老年人权益26-27
- 2.1.2 重视子女家庭教育27-28
- 2.1.3 鼓励大家庭制度28-29
- 2.2 以社会学校筑阵地,构建共同价值观的价值基石29-32
- 2.2.1 实行双语教育29-30
- 2.2.2 加强社区德育建设30-31
- 2.2.3 打破种族群居31-32
- 2.3 以国家政府作指引,提供共同价值观的秩序保障32-35
- 2.3.1 建设廉洁政府32-33
- 2.3.2 关注民生福利33-34
- 2.3.3 强化危机意识34-35
- 2.4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的经验教训35-38
- 2.4.1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的经验35-36
- 2.4.2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的教训36-38
- 第三章 中国借鉴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经验的依据38-42
- 3.1 中新两国的相似性38-39
- 3.1.1 受儒教影响的传统文化38
- 3.1.2 跨越式的发展模式38-39
- 3.1.3 多种社会思潮涌动的国际环境39
- 3.2 中新两国的差异性39-40
- 3.2.1 意识形态存在差异性39-40
- 3.2.2 基本国情存在差异性40
- 3.2.3 改革方式存在差异性40
- 3.3 中国借鉴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经验应遵循的原则40-42
- 3.3.1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40-41
- 3.3.2 借鉴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41
- 3.3.3 总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原则41-42
- 第四章 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42-54
- 4.1 重视家庭伦理教育,树立个人正确价值观42-46
- 4.1.1 关心年老父母日常起居42-43
- 4.1.2 关爱子女德智全面发展43-45
- 4.1.3 关注年轻夫妻相处之道45-46
- 4.2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多方位联动格局46-49
- 4.2.1 学校注重实践活动,塑造学生良好品行46-47
- 4.2.2 小家庭融入大社区,增强居民社会归属感47-48
- 4.2.3 社会团体协同合作,提供各种有利资源48-49
- 4.3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9-54
- 4.3.1 政府清廉务实,构建富强文明的和谐社会49-50
- 4.3.2 政府为民服务,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50-51
- 4.3.3 政府依法行政,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51-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6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0-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锡生;和谐社会基础价值观初探[J];群众;2005年08期
2 连保军,曹巍;论先进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政党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系统[J];求知;2008年12期
4 龚林林;;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5 公方彬;;以三大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6 韩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及地位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7期
7 陈东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文化视角[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02期
8 吕月华;;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J];学理论;2009年15期
9 杨亮;;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建设[J];价值工程;2010年07期
10 宋希永;;网络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J];理论界;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辉;;如何认识北大荒核心价值观[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张耀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的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3 刘魁;;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分析[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琦;;我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西方经验之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5 马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郭明义精神[A];追寻雷锋的足迹:当代雷锋郭明义[C];2013年
6 张春美;;从方法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7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分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吴颖新;;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七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袁贵仁;;深入开展价值观与文化问题的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李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表述 新的内涵[N];长江日报;2012年
2 马凤强;构建共同价值观[N];新疆日报(汉);2012年
3 马建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湖南工程学院 毛晓华;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N];光明日报;2013年
5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广西日报;2013年
6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董根洪;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杭州日报;2013年
7 厦门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叶重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先行先试[N];福建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做好“三个结合” 使践行核心价值观在“细小实”上见成效[N];衡水日报;2014年
9 宁新平;让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N];辽宁日报;2014年
10 辛鸣;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N];内蒙古日报(汉);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恢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跃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4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佳;多层聚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6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年
8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殷晓元;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周军;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路径选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孟省;中国留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3 康菊英;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吕萌;论中共三位领导人对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探索[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5 张学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施国栋;微文化环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7 李博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梦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8 徐艳利;当代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竹梅;列宁灌输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运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崔莹;灌输理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