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以来新加坡马来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7-05-04 06:03
本文关键词:独立以来新加坡马来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来族是新加坡国内仅次于华族的第二大民族。新加坡在历史上曾遭受过英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使得马来族和包括华族在内的其他民族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形成明显差距,导致矛盾加剧,并最终导致1964年国内的民族冲突。1965年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如何安抚马来族,制定适合他们的民族政策,使其能与以华族为代表的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并认同于新加坡这个新的政治实体,成为新加坡面临的重大难题。 从独立初到现在,新加坡的马来民族政策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9.11事件”以后。新加坡政府依据马来族与华族的平衡关系、国外局势与国内形势的变更以及马来人问题的敏感特性等客观变化情况,赋予四个阶段以不同的内容。六七十年代是压制华人、优待马来人,同时侧重经济上的扶持,缩小马来人与其他民族的差距;八十年代在政策上继续对马来人倾斜,但范围同六七十年代相比已有所缩小,更多地开始转向意识领域,大力倡导华人的儒家文化,以此从思想上进行灌输和说教;九十年代基本上继承了八十年代的做法,不同的是政策更加隐蔽,对马来人做了一些必要的妥协,去掉了八十年代“儒家文化”的字样,但其崇儒思想却保留下来,开始走隐蔽化路线,这就是“共同价值观”的出炉,马来传统文化在此冲击下,渐趋式微;“9.11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事件本身以及新加坡政府逮捕回教祈祷团成员的行动似乎激起了马来人潜藏在内心的民族情绪,使得沉寂多年的、对马来人针对性不强的民族政策再次提上议题,政策内容变得明朗化。新加坡政府对马来人的民族政策有连贯性的一面,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前者体现为紧紧围绕着多元民族文化民主原则展开,其目的是在处理马来民族问题上与其他民族保持一种大致的平衡状态;后者体现为一旦原来的政策变得不再适应,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政府就立即制定新的政策以满足现实的需求,于是便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新加坡马来民族政策的作用显示了出来,这体现为马来民族取得了明显进步以及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的显著增强。政策起到了维护多民族国家团结和稳定的作用,基本上达到了既定目标,然而它也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在促进马来族进步的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这只是问题的次要方面。
【关键词】:新加坡 马来人 民族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前言9-14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9
- 二、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11
- 四、课题的创新之处11-12
- 五、关于民族政策的定义12-14
- 第一章 新加坡制定马来民族政策的历史背景14-27
- 第一节 二战结束前新加坡的民族问题14-18
- 第二节 1964 年的马华民族冲突事件18-22
- 第三节 1965 年独立之初的国内外形势22-27
- 第二章 独立以来新加坡马来民族政策的演变27-47
- 第一节 六七十年代:以政府优待为核心的特权政策27-33
- 第二节 八十年代:以儒家哲学为指导的平衡政策33-37
- 第三节 九十年代:以“共同价值观”为中心的融合政策37-41
- 第四节 “9.11 事件”以来:“再造新加坡”理论下的族群互信政策41-47
- 第三章 对新加坡马来民族政策的评价47-62
- 第一节 民族政策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马来人的进步47-52
- 第二节 民族政策增强了马来人的国家认同52-56
- 第三节 民族政策的不足之处56-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8
- 一、英文资料64-65
- 二、中文资料65-67
- 三、网络资源67-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介6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志辉;多元文化整合视野下的新加坡双语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任思权;不只是住房—新加坡组屋政策的国家战略解读[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独立以来新加坡马来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