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靖国神社与战后日本首相参拜要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4 20:11

  本文关键词:靖国神社与战后日本首相参拜要因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1世纪以来,由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连续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从而引发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分歧,已经严重损害了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发展的政治基础,给两国间正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中日关系陷入了自双方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本文以考察战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演变为切入点,从日本政治思潮、政治力量对比、政治过程、对外战略以及民族文化等各个视角对战后靖国神社问题形成的根源进行剖析,并结合近年来日本国内外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从理论上剖析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和意图,预测靖国神社问题的走向,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本文第一章主要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介绍靖国神社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详细论述它与近代天皇制、国家神道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对靖国神社在日本近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出客观评析。第二章主要采用历史叙事的方法,从时间顺序的角度对战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演变进行概述,对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演变做了合理的阶段划分,并对各个时期日本首相参拜行为的特点与争议点做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第三章主要从日本政治思潮、政治力量对比、政治过程、对外战略以及民族文化等各个视角,综合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各种方法,力图对战后靖国神社问题形成的根源进行剖析。第四章主要是结合冷战后日本国内外政治、经济、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在前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和意图,预测靖国神社问题的走向,并考察靖国神社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现阶段解决靖国神社问题的途径。 从整体上看,本文是按照考察战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形成、发展、演变的逻辑顺序展开的,重点探讨了战后靖国神社问题的形成根源,同时结合新时期日本国内外出现一些新动态,从理论上剖析了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和意图。其中,笔者认为,战后靖国神社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固然有日本特有的民族思想、宗教文化等因素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缘于战后日本政局持续保守化等政治因素所致。战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主要目的在于,谋求日本国内政坛右翼势力支持,巩固自己与自民党的执政基础;同时甩掉战败国的历史“包袱”,为早日实现“政治大国”的国家目标服务。
【关键词】:靖国神社 首相参拜 要因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731.3
【目录】:
  • 序章8-14
  • 第一章 日本近代天皇制与靖国神社14-25
  • 第一节 日本神道教与神社14-16
  • 第二节 近代天皇制、国家神道与靖国神社16-21
  • 第三节 靖国神社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21-25
  • 第二章 战后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演变25-38
  • 第一节 战后靖国神社的变迁25-27
  • 第二节 靖国神社问题的产生27-29
  • 第三节 国家护持靖国神社运动29-32
  • 第四节“公式参拜”靖国神社路线的产生与发展32-38
  • 第三章 战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要因探析38-64
  • 第一节 战后日本民主化的不彻底性38-43
  • 第二节 战后日本政治的保守化43-52
  • 第三节 战后日本政治过程的“缺陷”52-57
  • 第四节 战后日本对外战略的局限性57-59
  • 第五节 日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59-64
  • 第四章 靖国神社问题的发展趋势及解决途径64-85
  • 第一节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背景、意图及影响64-76
  • 第二节 日本国内制约因素与靖国神社问题发展趋势76-80
  • 第三节 靖国神社问题的解决途径80-85
  • 终章85-89
  • 参考文献89-93
  • 后记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步平;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J];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04期

2 桐声;当代日本政治中的民族保守主义[J];日本学刊;2004年03期

3 吴寄南;对突破中日关系僵局的几点思考[J];日本学刊;2005年02期

4 翟新;日本自民党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国内政治背景分析[J];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5 徐家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评析[J];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靖国神社与战后日本首相参拜要因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5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