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01:23
安东尼·克罗斯兰(Anthony Crosland 1918—1977)是英国工党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理论家,他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对工党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所有制思想为欧洲各国社会党制定党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因此,他被西方誉为当代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提供了战后民主社会主义关于所有制问题的经典表述,该思想在工党意识形态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是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继承,对费边社会主义的修正和发展,是吉登斯和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思想的起点。他通过对二战后头十年英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考察认为,传统的资本主义理论框架已经不能恰当地解释当时英国社会的特点,因此,他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和工党所服膺的费边社会主义在内的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许多修正,最大的修正就是对公有制诉求的批评。他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系列价值,如改善社会福利和实现社会平等,国有化只是实现这些价值目标的手段,而且未必是最合适的手段。这一修正主义观点直接引发了工党内部长达40年的关于国有化的争论,使得工党放弃了大规模国有化政策,也为90年代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2 创新与不足
1.4 研究的立论前提
第二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背景
2.1 英国工党与克罗斯兰生平简介
2.2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理论渊源
2.2.1 对费边社会主义传统的继承
2.2.2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启发
2.2.3 对凯恩斯主义的信奉
2.2.4 对工党理论家的所有制观点的吸收
2.3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现实背景
2.3.1 工党的国有化思想
2.3.2 国有化的大规模实施
2.3.3 国有化的后果和影响
2.3.4 工党内部对公有制的争论
第三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逻辑前提与理论精华
3.1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逻辑前提
3.1.1 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的转移
3.1.2 分配领域的变化和阶级关系的缓和
3.1.3 意识形态的变化
3.1.4 对社会主义内涵的反思
3.1.5 社会主义共识和英国的新变化
3.2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理论精华
3.2.1 所有权以及生产资料与生产者和所有者的双重分离问题
3.2.2 工业发达国家大企业面临的问题的相似性
3.2.3 所有制与企业效率的关系
3.2.4 所有制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3.2.5 所有制与工业民主的关系
3.2.6 所有制与平等的关系
3.2.7 利润与剥削问题
3.2.8 公有制的其他局限性
3.2.9 改善国有化的对策
3.3 克罗斯兰的结论
第四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工党变革
4.1 工党内部公有制诉求的变化
4.1.1 公有制争论的激化
4.1.2 公有制诉求的淡化
4.2 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4.2.1 工党左翼的崛起
4.2.2 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4.3 撒切尔主义和工党的政治低谷
4.3.1 撒切尔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4.3.2 工党的政治低谷
4.4 所有制政策的变革与工党复兴
4.4.1 金诺克的改革
4.4.2 布莱尔的改革
第五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5.1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发展与传承
5.1.1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5.1.2 克罗斯兰对费边社会主义的修正
5.1.3 “第三条道路”对克罗斯兰的继承
5.2 民主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克罗斯兰在其中的地位
5.2.1 民主社会主义与其他各派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5.2.2 克罗斯兰的所有制思想的历史地位及评价
第六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
6.1 所有制的本质及其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6.1.1 所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手段
6.1.2 生产力是衡量所有制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准
6.2 股份制、计划经济以及剩余索取权同所有制形式的关系
6.2.1 股份制与国有制问题
6.2.2 占有权与支配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关系问题
6.2.3 私有制与计划经济的兼容性
6.3 马克思留下的难题及其所有制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6.3.1 社会占有的含义及克罗斯兰的启示
6.3.2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方法论特征与实践
第七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启示及局限
7.1 克罗斯兰思想的启示
7.1.1 所有制的地位的有限性
7.1.2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7.1.3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社会主义本质论
7.1.4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克罗斯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契合
7.2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局限性
7.2.1 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误解和低估
7.2.2 对凯恩斯主义的盲目推崇
7.2.3 对经济全球化的忽视
7.2.4 在国有化问题上的失误
7.2.5 克罗斯兰理论在严谨、周密和系统性方面的欠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一种追问——A.克罗斯兰的理论逻辑与精神遗产[J]. 轩传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2(02)
[2]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类国家的思考[J]. 高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3)
[3]“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 李强. 社会学研究. 2005(02)
[4]英国工党关于党章修改问题的争论[J]. 王凤鸣,刘建飞.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95(03)
[5]凯恩斯、熊彼特、克罗斯兰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剖析[J]. 谢宗范.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0(04)
[6]英国工党修改政纲迎接大选[J]. 益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89(04)
[7]安东尼·克罗斯兰和他的《社会主义的未来》[J]. 杨光斌. 国际共运史研究. 1988(03)
博士论文
[1]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884-1984)[D]. 李柏红.河北大学 2014
[2]金诺克与工党重建(1983—1992年)[D]. 胡淑慧.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克罗斯兰与英国工党意识形态转型[D]. 谢忠文.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476788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2 创新与不足
1.4 研究的立论前提
第二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背景
2.1 英国工党与克罗斯兰生平简介
2.2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理论渊源
2.2.1 对费边社会主义传统的继承
2.2.2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启发
2.2.3 对凯恩斯主义的信奉
2.2.4 对工党理论家的所有制观点的吸收
2.3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现实背景
2.3.1 工党的国有化思想
2.3.2 国有化的大规模实施
2.3.3 国有化的后果和影响
2.3.4 工党内部对公有制的争论
第三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逻辑前提与理论精华
3.1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逻辑前提
3.1.1 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的转移
3.1.2 分配领域的变化和阶级关系的缓和
3.1.3 意识形态的变化
3.1.4 对社会主义内涵的反思
3.1.5 社会主义共识和英国的新变化
3.2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理论精华
3.2.1 所有权以及生产资料与生产者和所有者的双重分离问题
3.2.2 工业发达国家大企业面临的问题的相似性
3.2.3 所有制与企业效率的关系
3.2.4 所有制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3.2.5 所有制与工业民主的关系
3.2.6 所有制与平等的关系
3.2.7 利润与剥削问题
3.2.8 公有制的其他局限性
3.2.9 改善国有化的对策
3.3 克罗斯兰的结论
第四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工党变革
4.1 工党内部公有制诉求的变化
4.1.1 公有制争论的激化
4.1.2 公有制诉求的淡化
4.2 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4.2.1 工党左翼的崛起
4.2.2 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4.3 撒切尔主义和工党的政治低谷
4.3.1 撒切尔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4.3.2 工党的政治低谷
4.4 所有制政策的变革与工党复兴
4.4.1 金诺克的改革
4.4.2 布莱尔的改革
第五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5.1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发展与传承
5.1.1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5.1.2 克罗斯兰对费边社会主义的修正
5.1.3 “第三条道路”对克罗斯兰的继承
5.2 民主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克罗斯兰在其中的地位
5.2.1 民主社会主义与其他各派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5.2.2 克罗斯兰的所有制思想的历史地位及评价
第六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
6.1 所有制的本质及其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6.1.1 所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手段
6.1.2 生产力是衡量所有制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准
6.2 股份制、计划经济以及剩余索取权同所有制形式的关系
6.2.1 股份制与国有制问题
6.2.2 占有权与支配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关系问题
6.2.3 私有制与计划经济的兼容性
6.3 马克思留下的难题及其所有制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6.3.1 社会占有的含义及克罗斯兰的启示
6.3.2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方法论特征与实践
第七章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启示及局限
7.1 克罗斯兰思想的启示
7.1.1 所有制的地位的有限性
7.1.2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7.1.3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与社会主义本质论
7.1.4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克罗斯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契合
7.2 克罗斯兰所有制思想的局限性
7.2.1 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误解和低估
7.2.2 对凯恩斯主义的盲目推崇
7.2.3 对经济全球化的忽视
7.2.4 在国有化问题上的失误
7.2.5 克罗斯兰理论在严谨、周密和系统性方面的欠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一种追问——A.克罗斯兰的理论逻辑与精神遗产[J]. 轩传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2(02)
[2]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类国家的思考[J]. 高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3)
[3]“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 李强. 社会学研究. 2005(02)
[4]英国工党关于党章修改问题的争论[J]. 王凤鸣,刘建飞.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95(03)
[5]凯恩斯、熊彼特、克罗斯兰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剖析[J]. 谢宗范.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0(04)
[6]英国工党修改政纲迎接大选[J]. 益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89(04)
[7]安东尼·克罗斯兰和他的《社会主义的未来》[J]. 杨光斌. 国际共运史研究. 1988(03)
博士论文
[1]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884-1984)[D]. 李柏红.河北大学 2014
[2]金诺克与工党重建(1983—1992年)[D]. 胡淑慧.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克罗斯兰与英国工党意识形态转型[D]. 谢忠文.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476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7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