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美国融合中心情报共享机制研究 ——兼论对我国公安情报共享机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11-20 20:02
  融合中心是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了打破“烟囱式”情报体制下的情报共享壁垒,由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司法部共同发起创建,由州、地方和部落级别的政府执法部门和国土安全部门共同管理运营,以提升美国联邦、各州以及各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信息分享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专门机构。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融合中心已经由最初几个松散独立的执法情报机构发展为79个融合中心组成的国家融合中心网络,在执法、反恐、维护公共安全乃至美国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如“三股势力”、各类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公安情报共享机制,更好地发挥公安情报的预警感知和实战导向作用是公安领域当下的重要议题。美国通过建立融合中心改变了以往僵化的情报共享利益格局,推动了情报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跨公私之间的共享,对公安情报共享机制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根据Dawes的跨机构共享因素模型,提炼出融合中心情报共享机制的顶层政策框架、结构、运行和底层核心技术保障共四部分关键内容,并结合理论与案例对融合中心情报共享机制的内容进行评析。通过分析得出融合中心情报共享机制的成功因素共包括五个方面:情报...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美国融合中心情报共享机制研究 ——兼论对我国公安情报共享机制的启示


融合中心情报共享机制整体结构图

融合中心,内部网,概念图


个融合中心是在不同时期建立起来的,有的融合中心是在以往的地区执础上转变而来的。二是有的融合中心在建制上比较小,融合中心分为主)和被认可(recognized)两种,前一种是美国各州负主要责任的融合中政府尊重州政府部门自行建立融合中心的权利,有些州基于本地实际需都市自主建立了一部分融合中心,这些融合中心就是属于被认可的。三设是选择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这些融合中心大部分首先是基于本地对事务的需要而建立的,并非按照顶层统一规划的办法。体上讲,融合中心情报共享机制的核心内部结构是一种网状结构。为了警察部门和主要城市之间融合中心之间共享与恐怖主义有关的刑事犯罪部和司法部合作建立了融合联络官制度。[1]这一制度是以融合中心为情报络站,在该中心建立覆盖各关键领域的异构式联络官团队,见图3-2。“常指不同厂家的产品所组成的网络。将融合联络官制度可称之为“异构为融合联络官来自多个不同的领域,如:执法部门、消防部门、公共卫管理部门、矫正部门等政府部门以及私营部门(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公司活动会场等)。

流程图,融合中心,流程图,情报


图 3-4 融合中心的情报融合流程图[1]情报共享机制运行的基本环节合中心进行情报共享的关键方面就是能够接收联邦信息(包括密便向州、地区、部落级别合作部门和私营部门通知其责任区域相可以直接从联邦机构通过联邦系统和专门设计的门户网站收集机便及时跨地区共享。融合中心通过将联邦、州、地方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能够为战术导向情报产品。融合中心中配有经专门培训的情报分析师,专业的分析工具开展情报分析工作,将获得的有价值情报、对威需要的部门手中。递指融合中心以及时、有针对性、有组织的方式向合作部门提供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为合作部门的应急响应提供支持合中心从当地机构和公众那里收集信息并借助国家融合中心网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融合中心的建设历程、演变逻辑与思想意蕴[J]. 谢晓专.  公安学研究. 2018(04)
[2]论公安数据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J]. 闫建华.  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 2018(05)
[3]大数据背景下反恐合成作战模式探究与完善——以Z市公安机关合成作战中心为例[J]. 朱健序.  情报探索. 2018(09)
[4]大数据背景下公安合成侦查模式探析[J]. 金浩波,任惠华.  犯罪研究. 2018(04)
[5]城管跨部门协同的促进机制与完善路径[J]. 周晨虹.  城市问题. 2018(03)
[6]论公安数据标准化的重要意义[J]. 迟高军,王丽娟,王学波.  中国新通信. 2017(09)
[7]国家安全领域的情报信息共享意愿研究[J]. 孙敏,栗琳,孙晓,丛姗.  情报杂志. 2017(01)
[8]反恐情报中心主导下的情报共享机制研究[J]. 陈明,凌云翔.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6(03)
[9]美国情报融合中心建设及对我国警务情报工作的启示[J]. 杨赛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20)
[10]情报融合中心:美国情报共享实践及启示[J]. 张家年.  图书情报工作. 2015(13)



本文编号:3508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508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5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