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评析

发布时间:2022-01-17 20:17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在仔细考量了众多的总统选举方案后,美国的制宪者创立了“选举人团”制度作为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将其写入了宪法。就其制度创立而言,传统文化和思想对制宪者选择“选举人团”制度作为美国总统选举的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英国普通法传统是“选举人团”制度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清教思想和启蒙运动思想也为“选举人团”的确立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在随后的政治实践中,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发生了较大的演变。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弥补了宪法“‘选举人团’投票时不区分总统和副总统”规定的漏洞,各州逐渐大规模地采用“胜者全得”模式作为产生州内总统选举人的方式。就“选举人团”制度本身而言,其特征非常明显。它最独特的一点是由各州总统选举人构成“选举人团”来选举总统,而选举以州为单位进行和间接选举总统也都是“选举人团”制度显著的特征。不仅特征显著,这一独特的选举制度在设计上的优劣也非常明显。“选举人团”制度在设计上的优点体现在:平衡了联邦和地方的权力,维护了美国的联邦主义制度;确保了美国两党轮流执政,保持了政治的稳定;保护了少数群体的利益,维护了“共和”精神。而它在设计上的缺陷体现在:选举带有国会选举总...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的创立及演变
    (一)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的创立
    (二)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演变
二、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的主要特点
    (一)由各州选举人构成“选举人团”选举总统
    (二)选举以州为单位进行
    (三)间接选举总统
三、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设计上的优劣
    (一)“选举人团”制度设计上的优点
    (二)“选举人团”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四、“选举人团”制度运行中的缺陷
    (一)“胜者全得”模式的缺陷
    (二)各党地位的不平等
    (三)票数统计不精确和联邦最高法院对总统选举的干涉
    (四)“金钱”政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选举制度剖析[J]. 张立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02)
[2]民主的尴尬:从选举团制度看美国选举政治[J]. 林宏宇.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01)
[3]从民主视角剖析美国总统选举制度[J]. 刘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5)
[4]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J]. 唐晓.  外交学院学报. 2001(03)
[5]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述评[J]. 王希.  美国研究. 2001(01)
[6]从新总统难产看美国式民主的弊端[J]. 黄昭宇.  现代国际关系. 2000(12)

硕士论文
[1]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的研究[D]. 章越.暨南大学 2014
[2]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及其改革的分析[D]. 王九龙.暨南大学 2013
[3]美国总统预选与政党政治研究[D]. 沈桂莲.暨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95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595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