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心理学研究中社会阶层的操作化界定及其衍生问题

发布时间:2022-01-23 12:56
  个体的社会阶层反映了其所掌控的客观社会资源(即客观社会阶层)和其主观上所感知到的自身社会地位(即主观社会阶层)的水平。收入(或财产)、职业、受教育程度是研究中常用来反映客观社会阶层的操作化指标。而主观社会阶层的操作化界定既包括对主观阶层进行问卷测量,也包括对其加以实验操纵。心理学研究要基于研究目的以及要考察的具体效应与机制对不同的操作化界定加以取舍,有时也要综合兼顾多种操作化方式。通过选取典型群体来代表不同阶层,这种做法宜慎重采用。同时研究的信效度问题有必要更多加以重视。未来研究应加强关注阶层认同偏差与阶层纵向流动等基础问题,以及因取样偏差而带来的阶层效应被简化的现象,并结合跨文化视角分析不同文化下社会阶层的内涵差异。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 2020,43(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现有研究中社会阶层的操作化界定
    2.1 客观社会阶层的测量
    2.2 主观阶层的测量及操纵
3 衍生问题及对应建议
    3.1 如何选取操作化定义?
    3.2 如何综合多种操作化定义?
    3.3 通过选取现实典型群体来反映阶层差异是否可行?
    3.4 如何更好地保证信效度?
4 展望:有待深入的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经济地位对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影响[J]. 吕子旸,彭凯平,胡传鹏.  科学通报. 2019(20)
[2]“混合型”主观阶层认同:关于中国民众阶层认同的新解释[J]. 许琪.  社会学研究. 2018(06)
[3]社会阶层与健康的关系:“社会-心理-生理”机制[J]. 胡小勇,杨沈龙,钟琪,喻丰,陈红.  科学通报. 2019(02)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素质全局因子的中介作用[J]. 武丽丽,张大均,程刚,王鑫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5]社会阶层与社会知觉:热情和能力哪个更重要?[J]. 韦庆旺,李木子,陈晓晨.  心理学报. 2018(02)
[6]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J]. 莫文静,张大均,潘彦谷,刘广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7]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社会心态[J]. 王俊秀.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1)
[8]社会公正对权威合法性的影响: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J]. 杨林川,马红宇,姜海,梁娟,齐玲.  心理学报. 2017(07)
[9]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J]. 胡小勇,郭永玉,李静,杨沈龙.  心理学报. 2016(03)
[10]社会阶层心理学视角下的公平研究[J]. 郭永玉,杨沈龙,李静,胡小勇.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8)



本文编号:3604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604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d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