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政坛上的修辞交锋:试析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

发布时间:2017-05-12 20:12

  本文关键词:政坛上的修辞交锋:试析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由于政治现实的需要,人们日渐重视修辞在政治事务中的功用。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展现出的“政治修辞艺术”,是研究政治思想家极其关键的内容。对政治与修辞关系的认识并非西方的专利。先秦时期就有“一言可兴邦”。在我们的时代,毛泽东和其他政治领导人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可见,所有修辞理论家都意识到可以通过修辞的合理运用追求到政权的力量,而且在政治领域中,真正产生支配性影响的“笔杆子”,绝不亚于“枪杆子”。而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因为总统的演讲更具有影响力,修辞的这种特性在总统演说中表现得也就尤为突出和显著。 本文选取了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乔治布什和约翰克里的电视演讲作为个案,分析修辞作为说服手段在政治传播中的运作。虽然辩论并不能改变一次大选的根本格局,但它确实可以帮助候选人通过合理运用修辞手段来说服受众,从而影响全国选民的最终投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总统职位的竞争已经成为修辞的竞争。本文意在透过辩论热闹的表象,揭示其作为西方政治传播的说服性本质。
【关键词】:修辞 政治 总统大选 电视辩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771.2;H31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Introduction7-9
  • Chapter One Overview of Western Rhetoric9-13
  • 1.1 Definition of Rhetoric9-10
  • 1.2 The Origin of Rhetoric10-11
  • 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hetoric and Politics11-13
  • Chapter Two Background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13-17
  • 2.1 American Presidential Campaign13-14
  • 2.2 American Presidential Debate14-15
  • 2.3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Debate15-17
  • Chapter Three Rhetorical Situation17-23
  • 3.1 Lloyd Bitzer and Rhetorical Situation17-19
  • 3.2 The Case Analysis19-23
  • Chapter Four A Rhe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2004 American Presidential Debates23-39
  • 4.1 Facts Does Not Necessarily "Speak Louder" Than Eloquence23-27
  • 4.2 Image-oriented Strategy27-33
  • 4.3 Audience33-39
  • Conclusion39-41
  • References41-43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43-44
  • Acknowledgements44-45
  • 个人简历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可平;;社会良序更多依靠社会自治与自律[J];理论学习;2011年06期

2 ;我国亟需发展第三部门[J];求知;2003年10期

3 李伟;;领域的适度分离: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种阐释[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kee;;单纯简朴刚刚好[J];江淮法治;2011年12期

5 佚名;;朱元璋酷刑治吏诞生数字大写[J];政府法制;2011年17期

6 李伟;;政府职能转变:领域适度分离的视角[J];行政论坛;2011年04期

7 俞可平;;社会良序更多依靠社会自治与自律[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6期

8 霍鑓;朱履生;丁胤福;郑晓梅;;行摄义乌:寻访《共产党宣言》中文译者陈望道家乡[J];道路交通管理;2011年07期

9 季乃礼;宋鹿豫;;民主五个层次——兼议中国模式[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潘亚玲;;试论全球化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生存能力[J];教学与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杰;;评说所谓“修辞学革命”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学说、学派和学会——关于江苏修辞学的对话[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钟玖英;;谈修辞学“困境论”之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胡世雄;;三一理论与国外修辞学——试谈三一理论的创新意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王希杰;;序[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傅云云;;修辞学简述[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汪堂家;;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兼评利科的隐喻理论[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希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许浩;唐雪凝;;继往开来的《汉语修辞论》[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郑荣馨;;重视原创——王希杰学术研究的特色[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耀桐;改革开放以来政治领域的重大突破[N];鞍山日报 ;2009年

2 林双川;《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问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3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王长江;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如何进行科学的领导[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钱定平;“创新链”中的“冷角落”[N];文汇报;2009年

5 蒋京议;在社会结构变迁中转变政府职能[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宗廷虎 复旦大学中文系;忆望道先生二三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张以海(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环保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抵御消极因素[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刘畅;日本选举中的消极派[N];人民日报;2007年

9 冯卫东;印驻华使馆举办新书发布会[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李天文(作者单位:总部政治部编史办);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N];人民武警;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龙祥;道德的空间与政治的属性[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亚琼;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理性(reasonableness)观念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林志雄;修辞术与哲学之争及“理想的演说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龚敏;早期斯图亚特英国贵族官员腐败原因初探[D];武汉大学;2005年

5 饶义军;多元现代性与政治发展[D];浙江大学;2009年

6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旭鹏;“欧洲观念”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4年

8 王文利;当代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从权力角度的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9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焦石文;中国权力结构转型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伟;修辞学及其在法庭论辩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高丹;逻辑思维与修辞学教学[D];燕山大学;2010年

3 张宏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诗质崇高[D];河南大学;2006年

4 王华;技术创新的社会功能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5 曹艳伟;政治语篇中的辞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茜;[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杨晓静;唐钺《修辞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刘强;司法裁判与修辞论证[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史明磊;《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社论的现代修辞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张威;伯克新修辞语篇分析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政坛上的修辞交锋:试析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60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