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观”的演变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8:07
本文关键词: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观”的演变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苏联解体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戈尔巴乔夫的成长环境、大学的学习经历使戈尔巴乔夫养成了独立、坚强、善于思考、自由辩论的个性。思想和行为成熟的戈尔巴乔夫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经历中,感受到了来自体制的巨大压力。面对苏联社会破败不堪的景象,戈尔巴乔夫认为生活“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于是,在1985年3月2日的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由此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其社会主义观从最初的坚持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观的转变,并且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最后在实践中逐步走向破产。促使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观”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内部的因素,又有外部力量的压力,还有戈氏本人的片面认识。这些原因使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观”逐渐偏离正轨,并且最终给苏联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致使苏联解体、亡党亡国。我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为如何加强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及党的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 社会主义观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51.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10
- 绪论10-16
- 一、研究现状10-13
- 二、研究意义13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13-16
- 第一章 戈尔巴乔夫的个人经历16-22
- 一、青少年时期的戈尔巴乔夫(1931年至1950年)16
- 二、大学时代的戈尔巴乔夫(1950年至1955年)16-17
- 三、步入社会后的工作经历(1955年至1985年)17-22
- 第二章 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观”的发展变化历程22-32
- 一、1985年——1986年,坚持传统社会主义观22-24
- (一) 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之初:“完善社会主义,挖掘社会主义潜力”22-23
- (二) 1986年2月苏共二十七大:提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战略”23-24
- 二、1987年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观的转变24-26
- (一) 1987年1月中央全会:“人道主义”思想初露端倪24-25
- (二) 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将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25-26
- (三) 1987年11月《改革与新思维》专著发表: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26
- 三、1988年6月——1991年8月,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观发展,在实践中逐步走向破产26-32
- (一) 1988年6月,苏共十九次代表大会:“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具体阐述26-27
- (二) 1989年11月《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改革》:标志戈氏新“社会主义观”的确立27-29
- (三) 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正式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确立为苏联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29-30
- (四) 1991年8月“8·19”事件的爆发:标志着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观”破产30-32
- 第三章 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观”演变的原因透视32-38
- 一、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负面影响32
- 二、将经济改革受挫的原因归罪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32-33
- 三、欧洲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33-34
- 四、苏联哲学界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34
- 五、西方“和平演变”思想的影响34-35
- 六、雅科夫列夫等人思想的影响35
- 七、反对派政治社会化的压力35-36
- 八、戈尔巴乔夫本人的认识误区36-37
- (一) 对苏联国内发展阶段以及国际局势缺乏正确的认识36
- (二)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片面性36-37
- 九、戈尔巴乔夫成长经历的影响37-38
- 第四章 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观”实践形成的后果38-42
- 一、“民主化”、“公开性”的实践使社会陷入“失范”困境38-39
- 二、政治选举使政党权力空体化,引发了“来自下层的革命”39-40
- 三、联盟条约引发民族冲突,加速了统一的政治体系的离析40
- 四、完全照搬西方社会模式,致使苏联解体、亡党亡国40-42
- 第五章 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观”演变的历史教训42-50
- 一、在思想建设方面,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教育42-46
- (一) 重视领导干部的先进性教育42-44
- (二) 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培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44-45
- (三) 转换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的主动性45-46
- (四) 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扩充教育内容的内涵和外延46
- 二、在制度建设方面,保证党作为国家政治工具的效能和权威46-50
- (一) 建立干部选拔和任命的民主程序46-47
- (二) 行政决策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47
- (三) 建立并完善制度,实现“监督、制约、反馈、纠正、惩治”的有效循环47-49
- (四) 建设良好而适度的公开制度,提高民众参政积极性49-50
- 第六章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6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6-58
- 致谢58-60
- 个人简历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欣华;;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员权利保障的对策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杨晋川;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的演变和解体[J];当代思潮;1994年02期
3 张玉良;;戈尔巴乔夫的悲剧[J];国际共运史研究;1993年04期
4 檀雪菲;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共领导权的丧失[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3期
5 马龙闪;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历史的辩证的演化——有关苏联剧变根源的几点思考[J];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02期
6 邢广程;;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嬗变[J];俄罗斯学刊;2011年03期
7 王静;对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变革的制度分析[J];今日东欧中亚;2000年03期
8 白晓红;戈尔巴乔夫时期研究概述[J];俄罗斯研究;2001年03期
9 朱秀芳;;戈尔巴乔夫现象的历史诠释——再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J];俄罗斯研究;2009年04期
10 徐富俊 ,焦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苏联演变大事记[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观”的演变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6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