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形成的条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04:20
现代国家最早出现在16世纪西欧,是继封建国家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政治组织形式。近年来一些欧美学者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四要素也提出了质疑,主权、领土、人口和政府这四大要素通常被认为是国家最重要的特征,但是客观上这些特征并不明确。即便是欧美典型的现代家也受到了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受制于民族国家某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缺陷的影响,在建构现代国家的进程中步履维艰。本文梳理了现代国家应该具备的主要条件并剖析了人口状况、领土的完整程度、主权的完整性、民族认同以及宗教力量对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影响。阐释了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印度为例分析了现代国家建构进程中的主要困境,进而揭示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其差异。本文以国家形成理论为基础,以文献分析为主要方法,重点阐释了现代国家建构所应具备的主要条件。为应对现代国家建设提供相应的启示与借鉴。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应用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一、现代国家基本概况
(一)兴起与发展
(二)面临挑战
二、现代国家形成基本条件
(一)人口密度大与城市化水平高
(二)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
(三)民族认同与语言统一
(四)宗教信仰与一族一国
(五)工具理性与军事扩张
三、现代国家形成对印度的启示
(一)以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为例
(二)英国民族主义推动印度民族主义形成
(三)印度在现代国家形成中所表现的制约条件
(四)印度向现代国家转型对策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信息网络化对国际政治影响问题的研究综述[J]. 邹衍. 理论前沿. 2001(14)
[2]试论网络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J]. 蔡翠红.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9)
[3]“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研究述评[J]. 岳蓉. 史学月刊. 2002(08)
[4]国家理论的新进展——各种探讨、争论点和议程[J]. B.杰索普,艾彦. 世界哲学. 2002(01)
[5]“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 徐勇. 东南学术. 2006(04)
[6]印度东北分离主义运动与印度政府的对策[J]. 李益波. 现代国际关系. 2006(12)
[7]印度的民族划分和民族构成探源[J]. 贾海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6)
[8]构建现代国家——以组织化、制度化与民主化为分析视角[J]. 周光辉,彭斌.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6)
[9]现代国家构建与民主化浅析——欧洲经验及其启示[J]. 戴辉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10]战争与国家:查尔斯·蒂利国家形成理论的简单述评[J]. 丁家龙.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4)
本文编号:3713538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应用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一、现代国家基本概况
(一)兴起与发展
(二)面临挑战
二、现代国家形成基本条件
(一)人口密度大与城市化水平高
(二)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
(三)民族认同与语言统一
(四)宗教信仰与一族一国
(五)工具理性与军事扩张
三、现代国家形成对印度的启示
(一)以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为例
(二)英国民族主义推动印度民族主义形成
(三)印度在现代国家形成中所表现的制约条件
(四)印度向现代国家转型对策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信息网络化对国际政治影响问题的研究综述[J]. 邹衍. 理论前沿. 2001(14)
[2]试论网络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J]. 蔡翠红.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9)
[3]“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研究述评[J]. 岳蓉. 史学月刊. 2002(08)
[4]国家理论的新进展——各种探讨、争论点和议程[J]. B.杰索普,艾彦. 世界哲学. 2002(01)
[5]“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 徐勇. 东南学术. 2006(04)
[6]印度东北分离主义运动与印度政府的对策[J]. 李益波. 现代国际关系. 2006(12)
[7]印度的民族划分和民族构成探源[J]. 贾海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6)
[8]构建现代国家——以组织化、制度化与民主化为分析视角[J]. 周光辉,彭斌.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6)
[9]现代国家构建与民主化浅析——欧洲经验及其启示[J]. 戴辉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10]战争与国家:查尔斯·蒂利国家形成理论的简单述评[J]. 丁家龙.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4)
本文编号:3713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71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