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尔斯正义观的流变 ——《正义论》与《政治自由主义》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08:01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以其两个正义原则为我们熟知,但这一正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它从一种道德的正义观发展为一种政治的正义观。道德的正义观立基于康德式的完备性学说之上,良序社会中的成员基于道德信念的同质而认同这一完备性学说。政治的正义观是从民主社会公共政治文化的理念中阐发的一种“独立的观点”,作为各种理性而互不相容的完备性学说之重叠共识的焦点为人们所认同。 二者的联系在于:作为核心观念的“公平的正义”丝毫未变,始终坚持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这一价值理念,始终将社会基本结构作为正义理论的主题,并用契约式的证明和反思平衡的方法对正义理论进行了论证。二者的不同体现在:道德正义观隶属于道德哲学,而政治正义观归属于政治哲学;作为公平合作系统之社会的“秩序良好的社会”理念和“自由而平等的个人”理念之间的差异;补充和发展了作为分析工具的“重叠共识”理念与“公共理性”理念,奠定了现代民主社会“宽容原则”的基础,使政治的自由主义得以可能。 罗尔斯正义理论转向的原因:立宪民主社会文化的理性多元论事实表明正义观所能做的仅是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而非对道德同质性的要求;对建立在社会成员道德同质...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章 罗尔斯正义观的基本内涵
一、自由主义正义观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二、罗尔斯正义观产生的原因
(一) 对功利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二) 对自由主义传统内在张力的反思
三、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一) 道德的正义观
(二) 政治的正义观
第二章 罗尔斯正义观的“同”与“异”
一、罗尔斯正义观—以贯之的内容
(一) 相同的价值理念: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
(二) 相同的理论主题:社会的基本结构
(三) 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罗尔斯正义观变化的内容
(一) 论域归属的两分
(二) 理论预设的差异
(三) 分析工具的补充
(四) 理论内容的调整
三、罗尔斯正义观理论转向的原因
(一) 现实原因:立宪民主社会文化的一般性事实
(二) 理论原因:对正义理论稳定性的追求
第三章 罗尔斯正义观转变的价值与影响
一、罗尔斯政治正义观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超越
(一) 为自由主义正义观注入新的基础和活力
(二) 对自由主义正义观核心理念的深化
(三) 对自由主义正义观平等理念的补充
二、罗尔斯政治正义观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启示
三、对罗尔斯正义观转向的评价
(一) 从道德正义观转向政治正义观的可欲性
(二) 政治正义观的理论合理性与可行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罗尔斯“公共理性”观的法哲学之维:启示与限度[J]. 杨晓畅. 法学评论. 2013(02)
[2]论自由正义理论的道义基础[J]. 顾肃. 哲学分析. 2011(06)
[3]罗尔斯的“基本善”:问题及其修正[J]. 姚大志.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04)
[4]康德道德哲学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影响[J]. 丛占修. 道德与文明. 2011(02)
[5]罗尔斯的政治哲学转向及其启示[J]. 徐作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6]从道德建构到政治建构——论罗尔斯的制度理念[J]. 高玉平. 道德与文明. 2010(04)
[7]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的后期政治哲学[J]. 姚大志.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1)
[8]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范式转换[J]. 孙小龙. 云南社会科学. 2009(04)
[9]稳定性与正当性[J]. 周保松. 开放时代. 2008(06)
[10]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本理念[J]. 姚大志.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4)
本文编号:3713865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章 罗尔斯正义观的基本内涵
一、自由主义正义观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二、罗尔斯正义观产生的原因
(一) 对功利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二) 对自由主义传统内在张力的反思
三、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一) 道德的正义观
(二) 政治的正义观
第二章 罗尔斯正义观的“同”与“异”
一、罗尔斯正义观—以贯之的内容
(一) 相同的价值理念: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
(二) 相同的理论主题:社会的基本结构
(三) 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罗尔斯正义观变化的内容
(一) 论域归属的两分
(二) 理论预设的差异
(三) 分析工具的补充
(四) 理论内容的调整
三、罗尔斯正义观理论转向的原因
(一) 现实原因:立宪民主社会文化的一般性事实
(二) 理论原因:对正义理论稳定性的追求
第三章 罗尔斯正义观转变的价值与影响
一、罗尔斯政治正义观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超越
(一) 为自由主义正义观注入新的基础和活力
(二) 对自由主义正义观核心理念的深化
(三) 对自由主义正义观平等理念的补充
二、罗尔斯政治正义观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启示
三、对罗尔斯正义观转向的评价
(一) 从道德正义观转向政治正义观的可欲性
(二) 政治正义观的理论合理性与可行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罗尔斯“公共理性”观的法哲学之维:启示与限度[J]. 杨晓畅. 法学评论. 2013(02)
[2]论自由正义理论的道义基础[J]. 顾肃. 哲学分析. 2011(06)
[3]罗尔斯的“基本善”:问题及其修正[J]. 姚大志.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04)
[4]康德道德哲学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影响[J]. 丛占修. 道德与文明. 2011(02)
[5]罗尔斯的政治哲学转向及其启示[J]. 徐作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6]从道德建构到政治建构——论罗尔斯的制度理念[J]. 高玉平. 道德与文明. 2010(04)
[7]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的后期政治哲学[J]. 姚大志.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1)
[8]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范式转换[J]. 孙小龙. 云南社会科学. 2009(04)
[9]稳定性与正当性[J]. 周保松. 开放时代. 2008(06)
[10]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本理念[J]. 姚大志.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4)
本文编号:3713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71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