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小泉现象”剖析

发布时间:2017-05-22 17:20

  本文关键词:“小泉现象”剖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01年4月24日,小泉纯一郎以绝对优势当选自民党第20任总裁,组阁执政五年,成为日本战后60余年来在位时间名列第三的“长命首相”。期间,内政、外交政策在国内外掀起很大风波,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有政治“怪人”之称。但奇妙的是,即使在其执政的后期,依然维持了较高的内阁支持率,反映出其执政风格、特别是政策取向相当程度上呼应了冷战后日本国内兴起的保守政治思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小泉现象”的阐述及其特征概括,首先对小泉现象一词进行了解释,然后从国内政策及外交政策上的特征予以解释。国内政策方面,小泉上台后,打击派阀政治,使政治权力进一步向首相集中;同时进行的经济改革,以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模式,废除了日本经营方式中的三大神器——“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与“企业工会制”;小泉还积极推行民营化、市场化,主导“邮政民营化”改革,对金融结构进行调整。对外政策方面,小泉一方面加强美日同盟,使日本承担更多防卫义务,另一方面,小泉在历史观问题上同亚洲邻国激烈对抗,连续六年参拜靖国神社,并且发生右翼篡改教科书事件。 第二部分分析了“小泉现象”产生的背景。首先是国内因素,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突破日本民众心理极限;二是日本政治气候右倾化,保守势力抬头;三是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其次是国际因素,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二是美国的战略需要,给日本提供了机会;三是中国崛起对日本的刺激;四是小泉个人因素对其政策取向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小泉现象”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从战后国民意识演变的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按照时问先后,分四个时期对日本国民意识的演变进行了探讨。首先是战后初期日本的国民意识;之后是19601973年日本经济繁荣期的国民意识演变;然后是石油危机至冷战结束时期日本国民意识演变;最后是冷战后期至今日本的国民意识演变。 第四部分分析了“小泉现象”对地区关系的冲击,在中日关系上,使中日领土纠纷加剧,破坏了中日之间的政治以及经济关系,使两国民间对抗情绪加深。对东亚地区的影响方面,一是使中日两国陷入东亚领导权之争,二是加剧了亚洲邻国与日本的对立情绪。 第五部分对“小泉现象”做出评价,首先对国内政策的评价,小泉打击派阀政治达到了首相集权的目的,但其政策失误明显增加,其经济改革更是成效不显著;其次对小泉对外政策的评价,小泉重视美国,轻视亚洲的外交路线,最终使日本的外交进入死胡同,却没有完成外交任务,可谓失败。 第六部分分析了“小泉现象”给我们的启示。首先是如何认识战后日本的国家和社会,笔者将日本分为两个阶段分析,一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日本,二是追求“政治大国化”的日本。其次是如何改进对日政策,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笔者建议从四个方面改进对日政策,一是由中日两国或者多国共同研究二战史,就历史问题达成共识;二是加强中日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三是以战略互惠为平台,扩大两国交流途径,增加各个层次的磋商机制,建立预防外交;四是建立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加强在地区以及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关键词】:小泉现象 小泉改革 国民意识演变 中日互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73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5
  • 第一章 "小泉现象"及其特征15-22
  • 第一节 "小泉现象"概念的由来15-16
  • 第二节 "小泉现象"在国内政策中的表现16-17
  • 一、打击派阀,权力进一步向首相集中16
  • 二、小泉内阁的经济改革16-17
  • 第三节 "小泉现象"在日本外交政策上的表现17-22
  • 一、加强日美同盟17-18
  • 二、历史观问题上与亚洲国家的激烈对抗18-20
  • 三、小泉政府对朝政策20-22
  • 第二章 "小泉现象"产生的背景22-38
  • 第一节 国内环境因素22-30
  • 一、经济不景气,突破日本民众心理极限22-24
  • 二、日本政治气候右倾化,保守势力抬头24-30
  • 第二节 国际环境因素30-35
  • 一、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面临重大调整30-32
  • 二、美国世界战略的需要32-33
  • 三、中国的崛起33-35
  • 第三节 小泉个人因素35-38
  • 一、小泉成长过程受家族影响深重35-36
  • 二、小泉隶属于福田派36-37
  • 三、日本政坛的"怪人"37-38
  • 第三章 "小泉现象"产生的深度分析——战后日本国民意识及社会思潮的演变38-50
  • 第一节 战后初期日本的国民意识38-42
  • 一、美国对日本的占领38-39
  • 二、美国对日本的改造39-40
  • 三、战后初期的国民意识40-42
  • 第二节 1960——1973年日本经济繁荣期的国民意识演变42-45
  • 一、经济高速增长42-43
  • 二、这一时期的国民意识演变43-45
  • 第三节 石油危机至冷战结束时期日本国民意识演变45-47
  • 一、石油危机的爆发及影响45
  • 二、保守派主流的产生45-46
  • 三、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46-47
  • 四、这一时期的国民意识演变47
  • 第四节 冷战后期至今日本的国民意识演变47-50
  • 一、海湾战争及其对日本的影响47-48
  • 二、泡沫经济破灭及其影响48-49
  • 三、这一时期日本的国民意识演变——新国家主义出台49-50
  • 第四章 "小泉现象"对地区关系的冲击50-56
  • 第一节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50-55
  • 一、中日领土纠纷加剧50-52
  • 二、冲击了两国的友好关系52-55
  • 第二节 对东亚地区的影响55-56
  • 一、中日东亚领导权之争55
  • 二、对亚洲邻国的影响55-56
  • 第五章 对"小泉现象"的评价56-57
  • 第一节 国内政策评价56
  • 一、对小泉政党改革的评价56
  • 二、对小泉经济改革的评价56
  • 第二节 外交政策评价56-57
  • 第六章 "小泉现象"给我们的启示57-61
  • 第一节 怎样看待战后日本国家与社会57-59
  • 一、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日本57-58
  • 二、追求"政治大国"的日本58-59
  • 第二节 如何改进对日政策,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59-61
  • 一、由中日两国或者多国共同研究二战史,就历史问题达成共识59
  • 二、加强中日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59-60
  • 三、以战略互惠为平台,扩大两国交流途径,增加各个层次的磋商机制,建立预防外交60
  • 四、建立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加强在地区以及国际事务中的合作60-61
  • 结束语61-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67
  •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新清;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剖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朱凤岚;中日东海争端及其解决的前景[J];当代亚太;2005年07期

3 李文;中国的稳定发展与中日关系[J];当代亚太;2005年07期

4 王红芳;小泉执政后向“政治大国”全面推进的轨迹[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04期

5 杨仁火;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评析[J];日本问题研究;1996年02期

6 邵建国;;日本政界的“小泉现象”[J];日本研究;2006年01期

7 桐声;当代日本政治中的民族保守主义[J];日本学刊;2004年03期

8 金熙德;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J];日本学刊;2004年05期

9 吕克俭;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展望[J];日本学刊;2005年02期

10 何晓松;;日本两大保守政党制的流变——日本的新保守主义集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娟;小泉现象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小泉现象”剖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86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e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