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权利理念的福利国家变革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23 16:30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权利理念的福利国家变革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现今福利国家体制变革其实是一场关于“社会权利”理念的意识形态之战。著名学者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资本主义三个世界》、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和T.H.马歇尔的《公民权和社会阶级》等著作都曾有见地阐述了“社会权利”与福利体制之间的关系,而本文的理论框架就在此背景下构建而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关于福利国家体制与社会权利关系的研究,研究重点是分析社会福利政策中的社会权利理念演变的动态特征。研究方法是整体方法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为主,在结合艾斯平—安德森的“非商品化”概念基础上,加上本文提出的新的分析角度“社会权利分层化”,来进一步分析和评价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此分析、解释社会权利理念对福利国家类型划分的重要性及对未来福利体制改革走向的影响力。 本文主要是从跨学科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上层建筑角度,以艾斯平—安德森对三个类型福利国家的划分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非商品化”为理论工具,分析三个福利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福利体制的路径依赖。通过对社会权利分析,演绎出对不同福利国家和福利制度的比较分析,进而对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类型进行深入剖析。其中,“社会权利”不仅“承上启下”,而且还是一国福利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应有之义。“承上”,是因为它是由传统习惯、价值观、经济发展要求等历史因素综合发展而来,无法脱离一国的国情;“启下”,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福利政策走向,成为改革的焦点。但另一方面,它涉及的主体和范围在制度中又难以一时被完全“固定”下来,而这又不是由经济发展所能单纯解决地。因此,三个类型福利国家对社会权利理念就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针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假设,如果将社会权利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并列成为第三个影响国家政策设计的重要因素,那么,谁位于首要位置而谁又将处于辅助地位?社会权利到底包括哪些要素?它与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它如何会影响到一国的福利政策变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或许使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福利体制差别化的原因。 在评价不同福利国家的福利政策及实施效果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工具,同时也是本文的一个主要创新点—“社会权利分层化”。它是衡量社会权利实施效果的一个标准,与社会权利标准差异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同时,非商品化也是影响社会权利的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它体现了人们通过非市场途径依然能得到福利保障的社会权利程度,同社会权利分层化呈负相关关系。 此外,本文又定义了社会权利的六种特征,即社会权利的发展性、阶级性、资源性、相对性、动态性、制度性,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创新之处。针对资源有限性对社会权利要求合法性的矛盾,本文提出了一个初步、浅显的解决思路。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我们也许能更准确地分析、把握社会权利理念演变的特征,及其对福利体制从设计到改革的影响。 二是从公共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特性角度进行分析,是本文提出的第三个新见解。一国福利品性质,还同该国福利品生产技术、社会权利理念、经济等综合因素相关。社会权利的享有者是公民,这就会涉及福利品的生产和提供的方式,即市场或其他方式,也就是说是社会权利实现方式或途径影响着社会权利最终目标的实现,它可能保证社会权利实现,也可能使手段与目标脱节。由此可知,社会权利实现途径也是影响社会权利分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指明的是,这两个角度并非是替代,而是一种互补关系,都是为了能更准确地分析福利国家体制变革除了经济环境动因之外,社会权利理念的不同及其相应的变化也一样影响着福利国家体制变革的动向,以此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启示。
【关键词】:福利国家 非商品化 社会权利理念 社会权利分层化 社会权利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52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部分 导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3 创新点13-15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3.2 创新之处14-15
- 第二部分 基于社会权利理念的“福利国家”论15-24
- 2.1 “福利国家”的出现——社会权利理念变化的特征分析15-16
- 2.2 “福利国家”论的形成——焦点之一:社会权利16-21
- 2.2.1 福利国家面临的危机——“工作福利”理念的提出17-18
- 2.2.2 福利国家实质分析——社会权利相伴左右18-21
- 2.3 福利国家类型划分21-24
- 2.3.1 蒂特马斯的福利国家类型的划分及其依据21-22
- 2.3.2 艾斯平—安德森的划分及其依据22-24
- 第三部分 对社会权利的理解24-39
- 3.1 诸学者对社会权利的理解及各自观点的提出24-26
- 3.1.1 T. H.马歇尔关于社会权利的理解——公民资格理论的提出24-25
- 3.1.2 雷蒙·普兰特的社会权利观——“左翼工程”的危机25
- 3.1.3 郑秉文关于“生产性投资”社会权利观念的提出25-26
- 3.2 本文对社会权利的理解26-35
- 3.2.1 对社会权利的理解和特征归纳26-30
- 3.2.2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权利30-31
- 3.2.3 影响社会权利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资源有限性成为第一制约要素31-33
- 3.2.4 对郑秉文的“生产性投资”观点回应33-34
- 3.2.5 艾斯平—安德森的非商品化同社会权利的关系34-35
- 3.3 “社会权利分层化”的新观点提出35-36
- 3.4 衡量社会权利分层化的几个量纲36-39
- 第四部分 不同福利国家类型下的社会权利理念39-49
- 4.1 德国——合作主义福利类型国家39-41
- 4.1.1 基于社会权利理念的合作主义逻辑原点39-40
- 4.1.2 德国社会政策体现的非商品化和社会权利分层化40-41
- 4.1.3 德国社会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41
- 4.2 美国——自由主义福利类型国家代表41-45
- 4.2.1 基于社会权利理念的自由主义福利类型国家逻辑原点42-43
- 4.2.2 美国社会政策体现的非商品化和社会权利分层化43-44
- 4.2.3 美国社会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44-45
- 4.3 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福利类型国家的代表45-47
- 4.3.1 基于社会权利理念的社会主义福利类型国家的逻辑原点45-46
- 4.3.2 瑞典社会政策体现的非商品化和社会权利分层化46-47
- 4.3.3 瑞典社会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47
- 4.4 新兴中产阶级出现对福利改革的影响47-49
- 第五部分 对中国现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49-60
- 5.1 亚洲社会保障特征——社会权利观念的缺位49-50
- 5.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各阶段及其特征——社会权利发展的不充分、不稳定性50-54
- 5.2.1 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征50-51
- 5.2.2 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征51-54
- 5.3 中国民主思想——社会权利观——之探析54-56
- 5.4 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社会权利理念的环境和制度56-60
- 5.4.1 存在的问题56-58
- 5.4.2 建议58-60
- 参考文献60-63
- 后记63-6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椒燕;;社会权利与福利国家的关系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晶;国家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解静;福利国家模式变迁的历史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瑞;政社企跨界合作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新模式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权利理念的福利国家变革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8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