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27 12:14
本文关键词: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西方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中产阶级日益壮大导致阶级划分界限模糊,阶级矛盾缓和,商业机制渗透入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精神文化领域日益大众化、商品化,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分析模式难以解释,意识形态论争顺势而出,以雷蒙·阿龙、丹尼尔·贝尔为代表的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意识形态已经走向了终结,而以阿尔都塞、杰姆逊为代表的另一些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是永恒存在的,各自对意识形态理解不同。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依托,认为意识形态并没有终结,而是实现了转型,即从信仰领域转向了日常生活领域,这种转型不仅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性质提供了事实的证据,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表面上看,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具有非意识形态性,实际上意识形态无处不在,表现为商品、货币拜物教和工具理性的统治形式,前者是第一层次的,揭露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实质;后者是第二层次的,是前者的产物和表现,显示了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和危机。意识形态转型理论为观察和分析当前中国文化现实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有效性,我们必须坚持并不断地发展它。
【关键词】:晚期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 商品拜物教 工具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5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文献综述5-7
- 引言7-8
- 第一章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问题的凸显8-17
- 一、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特征、新趋势8-12
- 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论争12-17
- 第二章 意识形态转型理论的理论阐述17-36
- 一、传统意识形态分析模式及其转型17-26
- 二、意识形态概念的复杂性为转型理论提供了可能26-36
- 第三章 意识形态转型视域中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36-49
- 一、第一层次的统治:商品、金钱拜物教的统治形式36-41
- 二、第二层次的统治:工具理性的统治41-46
- 三、商品、金钱拜物教与工具理性统治的关系46-49
- 结语49-50
- 注释50-52
- 参考文献52-5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林霞;论丹尼尔·贝尔的文化思想[D];新疆大学;2009年
2 王涛;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邹宇;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4 石磊;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评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9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