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的悖论及其原因
发布时间:2024-09-17 18:33
20世纪9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纷纷进行政党制度改革。通过模仿西方国家的代议民主体制,实行多党竞争性民主,由原来的无政党国家或一党制国家转变为政党多元化国家。但是,多党制改革后的近30年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个族群高度分化的社会中,多党制并未像西方政治理论家当初所预测的那样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相反,主导党体制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政党体制类型。在族群高度分化的社会,为何强竞争性的多党制难以有效发展,却形成了弱竞争性的主导党体制?对这一政党体制悖论的成因进行探讨,显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论文首先对政党体制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通过概念比较的方式,将“政党体制”与“政党制度”进行区别,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论文关于政党体制分类的基本标准。其次,通过运用政党体制的分类标准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政党体制现状进行测量,本论文发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社会相对稳定,政治相对有序的42个多党民主制国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国家呈现主导党体制。这种政治现象显然与传统的政党体制理论相悖。最后,本研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历史遗产、国家能力和政治分野三个维度,进行条件变量设置和因果机制探讨,形成了历史...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政党体制的内涵与分类
一、政党体制的概念界定
(一)政党体制的定义
(二)政党体制与政党制度:区别与联系
二、政党体制的分类
(一)政党体制的分类标准
(二)政党体制的基本类型
第二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现状的测量与描述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现状的测量
(一)研究案例的选择
(二)有效政党数目的测量
二、一个悖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现状的描述
(一)广泛存在的主导党体制
(二)发展有限的强竞争性政党体制
第三章 历史遗产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悖论的形成
一、制度变迁进程中的历史遗产
(一)历史进程中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
(二)历史遗产的概念及其操作化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历史遗产与主导党体制的形成:测量与分析
(一)条件变量的吻合度和覆盖率的检验
(二)模型归纳与因果机制探讨
第四章 国家能力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悖论的形成
一、国家能力的概念及其操作化
(一)国家能力的基本内涵
(二)国家能力的概念操作化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国家能力与主导党体制的形成:测量与分析
(一)数据校准与必要条件检验
(二)模型归纳与因果机制探讨
第五章 政治分野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悖论的形成
一、政治分野的形成与测量
(一)社会分野与政党政治
(二)政治分野的测量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治分野与主导党体制的形成:测量与分析
(一)条件变量的吻合度和覆盖率检验
(二)模型归纳与因果机制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外文部分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学术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4005871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政党体制的内涵与分类
一、政党体制的概念界定
(一)政党体制的定义
(二)政党体制与政党制度:区别与联系
二、政党体制的分类
(一)政党体制的分类标准
(二)政党体制的基本类型
第二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现状的测量与描述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现状的测量
(一)研究案例的选择
(二)有效政党数目的测量
二、一个悖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现状的描述
(一)广泛存在的主导党体制
(二)发展有限的强竞争性政党体制
第三章 历史遗产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悖论的形成
一、制度变迁进程中的历史遗产
(一)历史进程中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
(二)历史遗产的概念及其操作化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历史遗产与主导党体制的形成:测量与分析
(一)条件变量的吻合度和覆盖率的检验
(二)模型归纳与因果机制探讨
第四章 国家能力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悖论的形成
一、国家能力的概念及其操作化
(一)国家能力的基本内涵
(二)国家能力的概念操作化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国家能力与主导党体制的形成:测量与分析
(一)数据校准与必要条件检验
(二)模型归纳与因果机制探讨
第五章 政治分野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体制悖论的形成
一、政治分野的形成与测量
(一)社会分野与政党政治
(二)政治分野的测量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治分野与主导党体制的形成:测量与分析
(一)条件变量的吻合度和覆盖率检验
(二)模型归纳与因果机制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外文部分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学术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4005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4005871.html
上一篇:正义尺度的想象—南茜·弗雷泽的正义观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