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东北亚安全格局下的两岸“三通”

发布时间:2017-06-01 11:23

  本文关键词:东北亚安全格局下的两岸“三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了两岸“三通”的政策主张,但这项惠及两岸的提议历经30余年不能实现,主要责任当然在于台湾当局的干涉和阻挠,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东北亚格局的影响,尤其是美国、日本两个大国的制约。 本文分析了两岸“三通”进程中不同阶段的东北亚格局背景及美国因素和日本因素对两岸“三通”的影响,阐述了东北亚格局变化在两岸政策走向和“三通”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反映。 本文将两岸“三通”与东北亚格局结合起来研究,力图找出其中的必然联系,提出克服阻碍两岸“三通”进程的不利因素,明确两岸“三通”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祖国统一终将实现。
【关键词】:东北亚 台湾问题 两岸“三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731
【目录】:
  • 内容提要4-6
  • 绪论6-10
  • (一) 选题的意义6
  • (二) 研究的目标6-7
  • (三) 前期研究状况综述7-8
  • (四)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8-9
  • (五) 创新处及难点9-10
  • 一、东北亚安全格局与台湾问题10-17
  • 1、东北亚安全格局分析11-14
  • 2、台湾问题与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关系14-17
  • 二、两岸“三通”进程分析17-34
  • 1、两岸“三通”政策的提出及阶段性划分17-23
  • 2、东北亚安全格局影响两岸“三通”的发展23-30
  • 3、两岸“三通”反映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变化30-34
  • 三、两岸“三通”的前景展望34-39
  • 1、两岸“三通”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要求34-36
  • 2、两岸“三通”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由之路36-37
  • 3、两岸统一促进东北亚安全格局的重建37-39
  •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6
  • 致谢46-47
  • 论文摘要47-49
  • Abstract49-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珍;;冷战后美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严陶惠;;对话增进了解 交流加深沟通——中日专家关于安全、外交问题座谈会纪要[J];世界知识;1999年22期

3 刘宁;丁建庭;唐亮;;中美朝的三方博弈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周永yN;;在东北亚分而治之——现实主义的美国[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郑彪;;苏联解体对东北亚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1992年02期

6 孙尚清;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前景[J];东北亚论坛;1995年04期

7 韩镇涉,徐葵;关于东北亚未来安全问题的几点看法[J];当代亚太;1995年05期

8 林治华;;俄罗斯东北亚战略及其在东北亚新秩序中的地位[J];当代亚太;2007年10期

9 马东庆;;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原因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吴疆;赫崇飞;杨雪虹;;历史认知与现实困境——浅议和谐东北亚建设的主要障碍[J];世纪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振军;;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问题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才俊;;传教士伯驾鼓动美国侵略中国台湾图谋的流产[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3 阿马杜·瑟库;;尼日尔与中国的关系[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4 张彩红;熊熊;李军;;利用GPS基线研究东北亚地区的板内形变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崔志鹰;;美朝关系接近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叶张瑜;;中共解决台湾问题战略思想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侯福同;;从香港回归展望台湾问题的解决[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苏城乡;侯德贤;;台湾问题——意识形态视野下的探析[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9 柳成焱;;台湾问题的解决绝对不允许无限期拖延——关于对十六大报告的庄严宣告和中台办国台办发表的“5.17”严正声明的背景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锋;;21世纪中国与东北亚多边关系走向研究[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约瑟夫·博斯科;美报告鼓吹抛弃对台“模糊战略”[N];国防时报;2010年

2 符永康;“骨肉之亲、析而不殊”成为关键词[N];团结报;2011年

3 李炜娜;看到下一个百年的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Bonnie S Glaser本报编译 陈琳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太平洋论坛”的高级成员;美专家预测奥巴马台海政策[N];世界报;2009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李秀瑜;深圳电子企业瞄准东北亚市场[N];深圳商报;2006年

6 记者李锡铭通讯员胡哈仑;东北亚地区环保与扶贫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非公经济走上联合国论坛[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7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台湾问题绕不过去中美要跨越三大障碍[N];南方日报;2011年

8 周晓航;联手加快东北亚港口结构调整[N];中国交通报;2005年

9 刘亮明;风生水起东北亚[N];人民日报;2007年

10 王群欢 鲍伟;我市举行台湾问题形势报告会[N];湘潭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邵育群;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1979-2002)[D];复旦大学;2003年

3 武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龙熙;中日韩可持续发展比较与区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双惊华;约翰逊时期的美国对台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禹守根;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明庭权;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湾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勇;地方因素对美国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9 刘畅;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接替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仇发华;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可平;东北亚安全格局下的两岸“三通”[D];吉林大学;2008年

2 菅广峰;中美缓和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苟小红;战后美国双边军事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少萍;台湾问题的由来与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沙进朝;中国对外战略的变化对台湾问题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5年

6 谭新全;试析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青岛大学;2005年

7 张春燕;中美台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回顾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伊丽;台湾问题的日本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光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卫华;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东北亚安全格局下的两岸“三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412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