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论伊利英思想及对普京治国理念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17 07:08

  本文关键词:论伊利英思想及对普京治国理念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伊利英 普京 治国理念


【摘要】: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凸显伊利英思想对普京思想在指导当代俄罗斯实践方面的重要影响。普京强调国家利益至上,让俄罗斯人恢复了对国家的信任,让国民找到了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振奋了他们的精神。从普京的治国理念中,能折射出伊利英思想的核心价值。 本文首先揭示了伊利英思想的丰富内涵。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的宗教哲学家,伊利英在探寻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研究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其价值在当代值得关注。其次,本文还挖掘了伊利英思想与普京治国理念间的关联。从思想史的视角看,通过对伊利英思想与普京治国理念的比较研究,揭示普京带领俄罗斯取得世人瞩目成就背后的思想基础,对于认识普京思想的发展脉络乃至价值指向是十分必要的。再次,本文展现了普京对伊利英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伊利英思想与普京思想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在找出二者契合点的同时,不难看出普京对伊利英思想的扬弃,这更清楚地反映出普京治国理念的时代特征。 通过研究伊利英思想对普京治国理念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从普京的治国方略中透视出伊利英思想的现实价值,有利于我们认识俄罗斯大政方针的实质,加深了解俄罗斯的现状,进而把握俄罗斯未来发展的走向。
【关键词】:伊利英 普京 治国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751.2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第一节 选题意义11-12
  • 一、问题的由来11
  • 二、理论意义11-12
  • 三、现实意义12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一、国内研究现状12-13
  • 二、国外研究现状13-15
  • 第二章 伊利英与普京强国理念的比较15-23
  • 第一节 伊利英强国理念中的精神支点15-17
  • 一、把坚定对国家的信任感作为支点15-16
  • 二、把保持东正教传统作为支点16
  • 三、把复兴民族精神作为支点16-17
  • 第二节 伊利英强国理念中的法律保证17-19
  • 一、法律意识保障公民自由17-18
  • 二、等级观念的法律认知18
  • 三、法律意识折射宗教精神18-19
  • 第三节 普京的强国理念19-23
  • 一、普京与伊利英强国理念的共鸣19-21
  • 二、普京强国理念的时代特征21-23
  • 第三章 伊利英与普京宗教意识的异同23-33
  • 第一节 伊利英理解的宗教独特使命23-24
  • 一、作为建国基础的东正教23
  • 二、尊重个人自由的东正教23-24
  • 三、塑造民族性格的东正教24
  • 第二节 伊利英分析俄罗斯宗教的社会价值24-30
  • 一、对构建民主制度的价值24-25
  • 二、对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25-29
  • 三、对推动民族团结的价值29-30
  • 第三节 普京借重宗教思想推动民族复兴30-33
  • 一、用宗教意识弥补信仰缺失30-31
  • 二、将宗教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之本31
  • 三、以宗教思想维护社会稳定31-32
  • 四、借宗教精神复兴俄罗斯32-33
  • 第四章 伊利英与普京关于国家体制构建理念的对照33-41
  • 第一节 伊利英对西方轻视俄罗斯的批判33-35
  • 一、分析西方排斥俄罗斯的原因33
  • 二、揭露西方民主弊端33-35
  • 第二节 伊利英对俄罗斯国家结构的设想35-39
  • 一、"机构"式的国家结构35-36
  • 二、"社团"式的国家结构36-37
  • 三、两种模式结合的构想37-39
  • 第三节 普京的国家结构构想39-41
  • 一、确立联邦体制改革39
  • 二、制定联邦改革方案39-41
  • 第五章 普京对伊利英思想的当代诠释41-49
  • 第一节 普京推崇伊利英思想的缘由41-43
  • 一、以振兴民族为己任41-42
  • 二、重塑俄罗斯的国际形象42-43
  • 第二节 民主社会的构建43-45
  • 一、在发展民主的同时兼顾主权43-44
  • 二、普京倡导的民主的价值指向44-45
  • 第三节 国家利益至上45-49
  • 一、强国意识主导下的国家利益45-46
  • 二、对外战略服从下的国家利益46-49
  • 结语49-51
  • 附录51-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泉;俄罗斯政坛出现三大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赵定东;;社会转型模式的“类”与“形”:研究视角与主题的探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李凤艳,王媛;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胡键;普京之治:俄罗斯的复兴之路[J];东北亚论坛;2004年03期

5 庞大鹏;俄罗斯政治学研究概论[J];东北亚论坛;2005年01期

6 胡键;;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7 永庆;俄罗斯工业政策的调整[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3年02期

8 李兴耕;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02期

9 侯赛军;索尼娅的真实身份——圣愚[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兵银;中俄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与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岩松;;强权政治和社会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宪法[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迎辉;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孙午生;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魏宛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黄晓敏;莱蒙托夫的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李俊福;普京外交构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毕洪业;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新华;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霖;托尔斯泰晚期的精神漫游[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宋洪英;俄罗斯文学中宗教文化意象的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3 王妍慧;普希金的圣经情结[D];湘潭大学;2003年

4 侯少令;当代俄罗斯外交思想根源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柏叶;“俄罗斯的萨福”——论阿赫玛托娃爱情诗的诗艺特征[D];吉林大学;2004年

6 耿海英;象征主义叙事精神[D];郑州大学;2003年

7 武卉昕;中俄公民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张晓薇;论俄语成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树福;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形式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翠;俄罗斯东正教教堂的文化诠释(14-16世纪)[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52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552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c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